一对古稀之年的夫妻
历时8个月
从深圳西涌到惠东港口海龟湾
走完全程约240公里做调查
拍了1.5万张照片
搜集了300多种植物
140多种潮间带生物
他们只是在做一件事:
保护海洋,呵护家园

干净漂亮的大亚湾黄金海岸。
这是一对年约七旬的夫妻
“较真”、执着,并且专业
数年如一日“专业看海”
他们是
曾晓华和王娟恒夫妇
他们都有一个共同的身份
惠州大亚湾区
蓝色海湾公益协会的志愿者
被亲切地称为“曾叔”“王姨”
曾晓华的老家在广东江门
退休前在广州工作
擅长写作、画画
王娟恒退休前在江门环保部门工作
是高级工程师
10年前
退休后的曾晓华受朋友之邀
从广州到惠州帮朋友打理工厂
于是夫妻俩迁居惠州惠城区

悉心呵护红树林成长。
2015年一个偶然机会
王娟恒加入
环大亚湾海洋环保志愿服务队伍中
并指导公益协会
开展专业的海洋环保志愿活动
从此
她成了环保志愿服务忠实践行者
而后受老伴影响
曾晓华也注册加入
环大亚湾海洋环保志愿服务队
“神仙眷侣”共赴志愿服务之旅

这片海湾的一草一木,都是夫妻俩的牵挂。
退休的高级工程师
做起志愿服务
志愿服务也变得专业了
每次参加志愿服务活动
王娟恒都一丝不苟
结合自己的环保专业知识
给大亚湾水产资源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
和志愿服务队提出了很多专业意见
在王娟恒的建议下
大亚湾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的
“大众净滩”活动
一改过去清理沙滩垃圾简单做法
对每次清理的海洋垃圾进行
数据采样、分类分析
然后妥善处理

美丽的海湾,不能留下一片垃圾。
王娟恒很“较真”
她要求每个数据都要精确
完全是科研的态度
正是因为她的严格要求
大亚湾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
在开展海洋环保志愿活动时
才有了专业范儿
2019年5月22日
大亚湾保护区海岸带利用现状
调查徒步活动启动
共有30名志愿者参与
王娟恒结合专业知识策划活动
了解海岸带利用现状
这对古稀之年的夫妻
参加了这场历时8个月的活动
从深圳西涌到惠东港口海龟湾
他们走完了全程,约240公里
拍了1.5万张照片
搜集了300多种植物
140多种潮间带生物
调查内容多、范围广

夫妻俩的足迹踏遍海湾各个角落。
在大亚湾水产资源
省级自然保护区管理处的支持
以及王娟恒、曾晓华的指导下
大亚湾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
将海洋环保志愿服务
从“岸线”延伸到了“天上”
2020年底开始组织开展
识鸟观鸟活动
今年1月中旬
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率先报道
惠州首次发现黑脸琵鹭的新闻
线索就来自观鸟活动

指导环保志愿者开展识鸟观鸟活动。
因为了解很多海洋环保知识
曾晓华成了备受志愿者尊敬的
环保教育“老师”
近年来
他们经常往返惠东县和大亚湾区
面向中小学生开展
户外海洋环保科普宣教活动
带领孩子们沿着海岸线徒步
认识岸线植物和潮间带生物

热心环保的“神仙眷侣”。
在王姨和曾叔的带动下
大亚湾区蓝色海湾公益协会里
门店老板成了“民间河长”
家庭妇女经过培训做起了
垃圾分类讲师
在校大学生
积极参与海洋环保科普教育……
他们说,最大的心愿是
希望唤起更多人保护海洋的意识
参与到认识海洋了解海洋
保护海洋的志愿服务活动中来
视频来源:惠州广电
让我们向
这对环保志愿服务的“神仙眷侣”
“专业看海”的“蓝色精灵”
致敬!
制图:朱思霓
文字: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匡湘鄂 刘建平
图片/视频(除署名外):惠州报业全媒体记者匡湘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