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菜”谱致富曲 又“蔬”振兴篇
博罗县石坝镇石坝村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模式带动农民增收致富
近段时间,位于博罗县石坝镇石坝村的蔬菜种植基地里,一片片绿油油的菜心青青脆脆、长势喜人,随处可见菜农正在田间忙着采摘、分拣、装筐,一派喜人的丰收繁忙景象。
自2018年1月成立以来,惠州市天绿源农业专业合作社通过流转周边村民土地,实施“一村一品”蔬菜项目,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种植,打响本地绿色农产品品牌,不仅鼓足了种植户的“钱袋子”,也带动周边村民增收致富。
惠州市天绿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生产基地。
辐射带动周边蔬菜种植户达152户
走进惠州市天绿源农业专业合作社种植基地,一排排蔬菜大棚整齐划一,工人正在细心地为蔬菜除草和进行日常管护。
“我是在这里长大的本村人,选择在这里种植蔬菜,似乎是顺理成章的事。”该公司总经理张志明说,自成立以来,该合作社以“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为宗旨,实行“合作社+基地+农户”的发展模式规模化种植蔬菜。种植的蔬菜品类包括菜心、迟菜心、芥蓝、白菜、京包、松花等,也包括苦瓜、豆角等瓜豆类,产品主要销往广州、深圳、东莞、河源等地。
张志明告诉记者,蔬菜种植周期短,30天左右一茬,投入较少,效益稳定。该基地高峰期时每个月能产出60万斤蔬菜,平均每天产出蔬菜达2万斤;平时每月产出蔬菜也能达到30万斤左右;总体而言,年均蔬菜出产量大约540万斤。值得一提的是,该基地通过辐射带动周边蔬菜种植户达152户,均推行标准化种植,有效带动当地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蔬菜种植不仅鼓足了种植户的“钱袋子”,也带动周边村民增收。为满足规范化种植需求,该基地盘活了周边村庄撂荒土地,将种植面积逐步扩至约500亩。许多村民把自家土地流转给种植基地的同时,自己再到这里务工,额外增加一份收入。目前该基地提供长期就业岗位60多个、临时就业岗位100多个。
“一天能赚100多块钱,按天结算,离家近又能赚到钱,挺不错的!”在该基地务工的村民叶先生说。
“来惠州四年,我一直在这里摘菜,活不重,一年下来收入也有十来万,总体都挺满意的。”来自贵州的务工人员杨小华说。
村民将采摘的蔬菜分拣、装筐。
标准化种植有效改善土壤及农田生态环境
发展农业机械化,机耕路的建设是必要的基础设施。由于年久失修,当地机耕路并不通畅,给农业机械化发展带来了极大不便。立足这一现状,该合作社结合实际情况,主动投入约30万元,修建机耕路长达3000米,既提高了农业工作效率,也为当地发展农业机械化奠定了良好的基础条件。
2022年,合作社通过实施“一村一品”蔬菜项目,达到农业生产社会化服务面积1000亩以上,蔬菜产业值同比提升16.6%。参与该项目的农民人均年收入增加3万元以上,相比未参与项目农民提高10%以上。在此过程中,合作社实行“四统一”管理(即统一组织采购种子,统一组织采购化肥、统一进行病虫害防治和技术跟踪服务指导、统一组织收割销售),有效提高了农户种植技术水平,使其掌握栽培技能,增加致富创收本领,实现产业精准扶贫,帮助农户人均年收入3万元以上。同时通过实现标准化种植,农药使用量减少45%、化肥使用量减少35%,有效改善了土壤及农田生态环境。
“我们在温室大棚进行反季节蔬菜种植,能有效减少室内栽培扬沙起尘,改善生态环境、美化环境,从而推动美丽乡村建设。”张志明说,通过大力发展优质蔬菜种植,该基地助力打响了当地绿色农产品品牌,有效促进了石坝村农业产业结构调整,加快推进农业产业化、规模化、市场化。
小蔬菜释放大能量,蔬菜产业给村民带来更多干劲和奔头。如何在乡村振兴路上更稳健地跑起来?张志明定下了一个小小的目标——继续扩大种植面积,提高品质,增强市场竞争力,让种植户收益持续增加,进一步提高石坝蔬菜知名度和影响力。同时,继续加大美丽乡村投入力度,擦亮“一村一品”品牌,为乡村振兴贡献力量。
文 惠州日报记者游璇钰
图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哈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