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社官方网站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节日主题活动

以粽为媒共度浓情端午

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开展节日主题活动

  惠州日报讯 (记者李燕文)日前,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博罗县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浓情粽香迎端午 乡风文明助振兴”活动,志愿者、社工和村民一起包粽子。同时,以粽为媒,将关爱之情送给村中的低保户、康园中心的残疾人。这是2024年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之一。

  切肉、打蛋、备馅料、煮粽叶……在观背书吧,志愿者、社工和村民一早就开始忙碌着,为包粽子做好各项准备工作。博罗县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秘书长张丽美说,大家前一天就开始准备了,买好各种材料,连夜将粽叶、糯米浸泡好。

博罗县罗阳街道观背村、博罗县手有余香志愿者协会联合开展“浓情粽香迎端午 乡风文明助振兴”活动。

  拿粽叶、放馅料、裹粽叶、缠带子……一片片粽叶和一根根细绳在大家的手中翻飞。几经忙碌后,一个个粽子便呈现眼前。志愿者还现场教学,教年轻一辈包粽子。

  当天大家现场制作了200多个粽子。志愿者和观背村的村干部将做好的粽子送到村中低保户家中、康园中心残疾人手中,给他们送去节日的祝福和关爱。

  日前,观音阁镇塘角村新时代文明实践站联合镇新时代文明实践所、镇“双百”社工站在塘角村文化活动室开展“浓情端午·粽享欢乐”端午节包粽子活动。

  志愿者们早早来到活动室,准备好糯米、粽叶、五花肉等食材。他们分工合作,有的负责清洗粽叶,有的负责准备馅料。在熟手志愿者的带领下,大家迅速掌握了包粽子的技巧,大家齐心合力包起粽子来。

  粽子煮熟后,志愿者们将热腾腾的粽子打包好,送到村里的低保、五保户家中。志愿者还询问他们的生活情况,为他们送上节日的祝福和关怀。

  据悉,端午节之际,博罗县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依托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的优势,开展端午主题系列活动,既营造了浓浓的节日氛围,也弘扬了传统文化和传递了温情。接下来,博罗县各文明实践阵地将继续开展更多形式多样的节日文明实践活动,为博罗群众搭建一个学习和传承传统文化的平台。

  延伸阅读

  文化赋能杨侨长粽特色产业

  日前,在博罗县杨侨镇塔下办事处,村民们忙着赶制杨侨长粽,满足顾客需求。端午前夕,杨侨长粽订单就达1万条,供不应求。据悉,在“百千万工程”中,塔下办事处以当地杨侨长粽为特色产业,探索兴村富民的新路子,并逐步取得成效。

杨侨镇首届裹粽子比赛。

  杨侨长粽长度超30厘米,加入草本红榄调味

  近日,记者在塔下办事处的杨侨长粽生产工场看到,10余名村民正在裹着杨侨长粽。村民熟练地叠好粽叶,铺上糯米,再铺上一块用红榄腌制过的长长五花肉、放上蛋黄等,最后再铺上糯米,裹好一圈一圈绑上竹篾,抽紧成型,一条条长粽便制作完成。

  “杨侨长粽是当地的一大特色,深受群众喜欢。”塔下办事处党支部书记、主任邓庚福说,今年端午前夕,杨侨长粽的订单不断,生产工厂一直在组织村民加班赶制订单。杨侨长粽除了销往惠州博罗及周边地区外,还发往深圳、广州等地。

  据悉,杨侨长粽亦称归侨大粽。与平常粽子不同,它们长长的,长度超30厘米,重达二三斤。最值得关注的是,馅料特别加入了草本红榄(红蓝)调味,可消除猪肉的肥腻,也有助于中和糯米的湿热,还有种特殊香气(媲美紫苏),煮出来的粽子色香味俱全。这是杨侨长粽的灵魂所在,让粽子香味四溢。因为这个味道,让很多人一下子记住了它。

选手展示包好的杨侨长粽。

  申报县级非遗,举办裹粽大赛打响知名度

  杨侨长粽既是美食也是一种文化,是当地的一个符号。杨侨镇是惠州乃至广东的著名侨乡之一,也是知青们挥洒汗水的热土。杨侨镇现有归侨侨眷2600余人,仅塔下办事处就有侨眷500余人,来自不同国家和地区。归侨们远渡重洋回到祖国,也把异国他乡的美食文化带了回来,归侨大粽就是其中之一。归侨大粽是归侨家庭春节、端午、中秋等重大节庆里餐桌上的“主角”。大大长长的粽子,寓意团圆幸福,健康如意,广为大众所喜爱,是走亲访友的佳品,

  如何将杨侨长粽品牌推广出去?随着乡村振兴战略的大力实施,发展思路在塔下办事处越来越清晰——以产业赋能,让杨侨长粽更有生命力。“百千万工程”的落地实施,更坚定了塔下办事处这一干事决心。去年底,该办事处注册了公司和品牌,将杨侨长粽作为当地富民兴村的一项产业来经营。今年以来,杨侨长粽的订单稳步增加。村民在此包粽子一个月能有4000元左右的收入。邓庚福说,随着粽子订单的增多,杨侨长粽的名气也进一步打响,当地群众对这一产业也有了新的认识,更加重视制作技艺的传承。为了更好地传承这一文化,塔下办事处为杨侨长粽申报了县级非遗。6月7日,杨侨镇还在塔下办事处举办了首届裹粽子大赛,进一步打响杨侨长粽的知名度。

  现代社会高速发展,食品实现工业化、多样化,杨侨长粽如何能更好地满足市场需求?塔下办事处不仅从包装上下功夫,还在大小上进行改良,满足消费者的不同需求。同时,在吃法上进行探索,通过香煎、清蒸等方法,满足不同消费者的个性化需求。

  农文旅融合发展,杨侨长粽更具前景

  产业的发展从来都不是单一的,文化赋能让产业更有厚度和广度。塔下办事处既有古塔文化,还有知青文化。骊光远耀塔是博罗县不可移动文物,建于清朝嘉庆年间,塔下办事处、塔东办事处、塔下河均因此塔而得名。古塔凝聚了乡愁、承载了回忆,是当地的文化符号。距骊光远耀塔数十米处,是当年知青们居住的“知青楼”。上世纪六七十年代,大批知青下乡到杨侨镇挥洒青春汗水,度过了难忘的插队时光,留下了属于他们的芳华。

  如何打好“文化牌”?目前,骊光远耀塔正在修复,并将串联起当地的知青楼。串联休闲广场、古塔和知青楼的环山步道已完成,长约800米。村民休闲广场、塔下河整治等一系列基础设施建设也在推进中。除了文化资源外,塔下办事处也有着不错的自然禀赋。邓庚福说,把古塔、知青楼与塔下河、特色农业采摘等串联起来发展乡村旅游是不错的选择,这也能推动杨侨长粽产业更好地发展。

  文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通讯员杨侨宣

  图 惠州日报记者汤渝杭

编辑:李霞
上一篇: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