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博罗县努力写好民生答卷 建设更加幸福博罗

  原标题: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解决好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

  努力写好民生答卷 建设更加幸福博罗

  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投用,罗阳七小和罗阳三中秋季学年开学,博罗县石湾第二小学竣工,博罗滨江西路动工……“十四五”开局之年,一桩桩民生实事,一项项民生工程温暖民心。

  “十四五”,博罗要实现地区生产总值1000亿元,建设更加幸福的博罗。博罗县委十三届十一次全会提出,“1000亿”是更加幸福的物质基础,更加幸福是“1000亿”的根本目的。政府工作报告提出,要大力实施“比学赶超”头号工程,必须以保障和改善民生为根本出发点和落脚点,让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建设县强、民富、景美、人和的现代魅力强县,博罗将以人民为中心,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美好的幸福生活,在通往更加幸福的道路上迈开一大步。其中,紧紧抓住人民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教育、医疗卫生等问题,让民生红利编织更加幸福的生活。

 

博罗的学校配套设施日渐完善。

  强投入

  今秋5所学校投用,将增14720个学位

  民生建设,资金保障是关键。回望“十三五”,博罗县的财政民生支出由2015年的56.85亿元增加到2020年的71.53亿元,占财政支出比重保持在70%以上,年均增长4.7%。

  正是有了资金支持,该县的民生建设顺利推进。作为群众最关心的民生事业之一,博罗县全面落实教育优先发展战略,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以优先投入保障教育优先发展。

  今年7月,博罗如期迎来一年级和七年级的新生报名。得益于罗阳七小和罗阳三中9月投用,县城学区划分迎来新一轮的优化调整。

  “孩子在罗阳七小上学,接送方便多了。”家住县城升腾花园的住户阿红说,她小孩今年上小学二年级。去年,按照学区划分,孩子在罗阳中心小学读一年级,每次接送至少花30分钟。今年,学区优化后,升腾花园及附近片区的学区调整到罗阳七小。阿红说:“驾车前往罗阳七小也就大约5分钟,大大节省了上放学时间。”

  罗阳三中位于罗阳七小旁,两所学校的投用将为县城增加5100个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位。在不远处,正在建设中的惠州一中五矿·哈施塔特学校预计明年9月投用。该校为九年一贯制公立学校,占地4.16万平方米,总建筑面积3万多平方米,计划设置45个班级。

  不仅县城学校建设稳步推进,乡镇(街道)也加大了对教育事业的投入力度,教育基础设施建设、硬件配套等日臻完善。在博罗县龙溪街道,龙溪二中新校区今年秋季学期投用。新校区总投资2.68亿元,占地面积8万多平方米,建设规模近5.5万平方米,办学规模为70个教学班。望着即将投用的新校区,龙溪二中校长徐桂全期待地说,新校区建成后,不仅校园环境、教学设施设备有质的飞跃,还将提供约3500个学位,能更好地满足孩子的就读需求。在石湾镇,石湾第二小学于6月29日竣工,计划在今年秋季学期投入使用。该校规划占地面积约55亩,总建筑面积10586平方米,办学规模为36个班,可提供学位1620个。

  优质的办学条件是民心所向、百姓所需。新学校、新校区的投用,不仅改善办学条件、增加学位供给,还让附近的学生实现家门口就近上学。今秋9月,罗阳三中、罗阳七小、龙溪第二中学新校区、石湾第二小学及榕城中学博东实验学校等5所学校均将投用,将增加14720个学位。2018年至2020年,博罗县通过增加教育投入、实施教育基础设施新改扩建项目,新增学位3万余个。

  加快卫生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医疗服务水平

  近年来,博罗县不断加强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不断完善医疗卫生服务网络,为群众提供更加完备、完善的诊疗服务。

  6月29日,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落成投用。作为惠州市西南区域性中心医院、博罗县博西片区中心医院肩负着石湾镇辖区内14个行政村(社区)及周边乡镇(博罗园洲、福田,广州增城三江等)约35万人的医疗卫生及接收附近基层医院的危重病员转诊和业务指导等任务。

  该院相关负责人介绍,石湾是全国千强镇,但卫生事业与经济发展并不相匹配,原石湾卫生院并不能很好地满足当地群众的就医需求。于是,石湾不断加大医疗卫生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按照二级医院标准,投入2.35亿元将石湾卫生院升级建设为博罗县第三人民医院。

  杨村镇中心卫生院升级改造为县第二人民医院。2019年12月26日,该院专家门诊率先投用,让当地群众直观地感受到诊疗服务水平的提升。市民李先生说:“不仅就医环境好了,上面的医疗专家还来坐诊,群众家门口看病更有保障。”目前,项目已基本完工并竣工验收,于今年7月1日交付使用。项目投用后,医院由原来一级甲等升级为二级,病床数增加至400张,年门诊服务量可提高至60万人次,年住院服务量可提高至2万人次,较好地满足博东片区近40万群众对医疗卫生服务的需求。

  另外,县人民医院新院、县中医医院新院等医院建设如火如荼。如,县人民医院按三级甲等医院标准择地新建,拟建设1000张床位的综合医院。目前,已完成主体建设及部分装饰装修和安装工程,预计今年12月前完工。

  县中医医院异地搬迁新建项目是广东省164家县级公立医院升级建设项目之一,设置床位350张,预计今年12月前投用。县中医医院还与湖南中医药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联姻”,创办湖南中医药大学博罗医院,进一步提升该县的中医诊疗服务水平。

农村学校配套日趋完善。

  新举措

  教联体赋能,优化城乡教育格局

  在教育发展上,博罗县结合实际,通过教联体的形式,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促进优质教育资源均衡配置,让教育进一步惠民。

  2020年8月27日,惠州中学杨侨中学教育联合体挂牌成立。2020年9月起,杨侨中学在高一年级开设“惠州中学班”,由惠州中学派出6名骨干教师进驻杨侨中学任教,涵盖语文、数学、政治等重要学科。惠州中学教导处主任、惠州中学派驻杨侨中学管理团队负责人万雄锋介绍,组建教联体以来,惠州中学与杨侨中学实现管理互通、师资共享、研训联动、质量共进、文化共建等方面融合发展。

  “教联体”改革实验不仅给杨侨中学注入了一股新风,增添了活力,也让该校年轻教师快速成长。杨侨中学教师黄爱丽说:“在名师的传帮带下,我们这些年轻老师成长的速度更快,有助于乡村教育的振兴。”

  杨侨中学校长张伟霖介绍,在惠州中学的带动下,2021年高考,杨侨中学本科上线117人,取得了历史性突破。

  万雄锋介绍,今年秋季,惠州中学将继续在杨侨中学开设“惠州中学班”,派骨干教师到杨侨中学驻校支教;首次安排杨侨中学学生到惠州中学交流,进一步加强与杨侨中学在学校管理、教学教研、文化建设等方面的精准对接与深度合作,使教联体工作取得更大成效。

  相比杨侨中学,石湾中学则更早感受到了教联体的魅力。2019年9月2日,博罗中学石湾中学教育联合体正式挂牌成立。石湾中学这所乡镇中学,自此成为了博罗中学的分校。

  2019年9月,廖志宏等15名来自博罗中学的骨干教师被抽派到石湾中学任教,为期3年。“这一年多以来学校的氛围改变了很多,行政分工更加明确,老师的积极性提高了,环境卫生有了明显改善。”谈起石湾中学的变化,廖志宏感到欣慰。

  自实施“教联体”改革实验以来,博罗充分发挥名校辐射带动作用,由优质学校派出骨干力量帮扶乡镇学校,带动薄弱学校协同发展,改变城乡教育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局面,重塑城乡教育格局。

  医共体显效,群众家门口享高水平诊疗服务

  与教联体一样,医联体、医共体的推进有着异曲同工之妙。二者的实施,让博罗的医疗资源配置更优,让乡镇群众也能在家门口享受到更好的医疗服务。

  2017年12月27日,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与博罗县人民医院成立了惠州市首个紧密型医联体。2018年1月2日,市中心人民医院派驻专家组进驻市中心人民医院博罗分院(博罗县人民医院)开展工作。

  构建紧密型医联体与其他医联体最大的不同,就是对医疗资源的纵向整合,让不同级别的医院、医生真正成为“一家人”。

  经过3年多的实践和摸索,医院的各项建设取得了明显的发展,医院综合服务能力、医疗技术水平均取得较大的提升,为当地群众提供更加优质、便捷、优惠的医疗服务。

  以该院神经内科为例。此前,因条件和技术限制,博罗分院神经内科针对脑血管堵塞主要开展静脉溶栓术。2018年1月医联体派驻专家邓宇平入驻后,从总院“借”了不少先进设备,并在日常工作中有针对性地培养、带教,让博罗分院的缺血性脑卒中治疗从1.0版迈向2.0版。同年6月,邓宇平等人就在县人民医院——县级医院开展机械取栓这类高精尖的手术,这在广东省范围内尚属首例。

  医联体让县级医院的医疗服务水平再上一个新台阶,医共体的建设则让县域内的医疗服务资源再优化,让乡镇诊疗服务再提升。2020年4月30日,“博罗县医共体总医院”在县人民医院揭牌;当天,县总医院中医医院、县总医院妇女儿童医院揭牌。这标志着博罗县紧密型县域医共体建设正式全面启动。

  博罗县是全国567个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试点县之一。博罗县医共体是由县人民医院牵头,整合县中医医院、县妇幼保健计划生育服务中心、19间乡镇卫生院、3间街道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343间村卫生站,组建成总医院,共同构成县域医共体。通过“1+1+N+X”(1指市中心人民医院、县人民医院,N指乡镇卫生院或社区卫生服务中心,X指村卫生站)的医共体建设模式,逐级提升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服务能力,将最大限度地盘活县域内医疗资源,形成县域医共体整体建设的合力,为基层群众提供连续性、高质量的医疗卫生服务。

  作为牵头医院,去年5月以来,县人民医院先后对县第二人民医院、县第三人民医院和长宁镇中心卫生院等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学科共建和精准帮扶,并派驻专家坐诊,全力提升县域医共体的整体服务能力,让群众在家门口就能享受到三级医院的诊疗服务,从而实现“大病不出县”。

  延伸阅读

  民生保障水平大提升

  除了关注教育、医疗等重要民生领域外,博罗县同样高度关注就业、生活保障等基本民生领域,解决好群众的“急难愁盼”问题。去年,该县如期全面打赢脱贫攻坚战,与全国同步实现全面小康;在新冠疫情防控中牢牢稳住了民生底线,始终确保群众的“菜篮子”“米袋子”“肉盘子”丰盈充足、安全可靠,从“柴米油盐”到“衣食住行”全面保障到位。

  近年来,该县民生保障水平实现大提升。如,强化就业优先,城镇登记失业率保持在2.6%以内。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医保社保实现提标扩面,困难群众基本生活保障标准大幅提升,养老服务体系不断完善。交通体系更完善,全县新增公路通车里程618.9公里。截至去年底,全县公路通车总里程达3974公里,位居全市第一。

  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博罗聚焦群众关切领域,启动了“学党史——我为群众办实事十百千万工程”。去年9月以来,博罗降雨偏少,出现冬春连旱现象,其中杨侨、杨村两镇旱情较为突出,导致居民面临饮用水紧缺的困境。为解决两镇约10万居民的饮用水紧缺问题,市、县高度重视,将其作为党史学习教育“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重要内容以及杨侨、杨村最大的应急民生保障工作抓实、抓好。自4月24日启动博东六镇应急供水项目建设以来,杨侨镇及相关部门连续作战,仅用20天便实现通水,解决了10余万居民生活用水紧缺的燃眉之急。

  各镇(街)也纷纷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修陂头、通水渠、装路灯……自开展党史学习教育以来,湖镇镇掀起为民办实事的热潮,缓群众之所急、解群众之所忧。镇村干部领办民生实事103件,目前件件有落实、有回音。

  拧开水龙头,自来水就哗哗地流出,再不用担心因水压问题而没水用了。福田镇徐田村联合镇水利所为该村兰门村民小组300多名村民解决了饮水问题。

  智库观察

  惠州学院经济管理学院副院长刘春梅:

  持续补短板强弱项 强化基本民生保障

  国以民为本,民以生为先。博罗县坚持以人民为中心,充分体现党和政府执政为民的理念。

  持续加大民生投入为改善民生第一要务。要更加重视机会公平,继续补短板强弱项,确保财政资金主要用于民生支出,强化基本民生保障,提升公共服务水平。要善于发挥市场作用,完善多元投入体系,引导社会资本进入民生服务领域并规范发展。

  实施方式的创新对改善民生也非常重要。要基于开放共享理念,优化资源配置,最大限度地利用好资源,推动优质服务资源下沉,打通民生服务“最后一公里”,实现资源配置效益最大化。政府要结合当地实际和当前政策,善于创新、敢于创新,推动政策更好地落地,让群众有更多的获得感。

  在发展中,要始终把维护群众的根本利益作为制定政策、开展工作的出发点和归宿。这要求党员干部把群众的事放在心上,急群众之所急、想群众之所想、帮群众之所需、解群众之所困,让人民群众共享改革发展成果。

  统筹 惠州日报记者贺小山

  文/图 惠州日报记者李燕文 朱丽婷 贺小山

编辑:郑惠纯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