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博罗罗阳寨头村:政企联手引领移民村走上幸福路

  走进寨头村,一栋栋洋楼整齐美观,家家户户配个小院子。这个占地10万多平方米的移民村,与博罗县体育中心仅隔一条道路,地理位置优越,村内及周边各类配套设施也非常完善,党群服务中心、农家书屋、村级交易市场、便利店、休闲广场、篮球场及健身器材等生活配套硬件设施一应俱全。

  寨头村村民原本居住在较为偏远的山村——博罗县罗阳礤头村。由于南方电网惠州抽水蓄能电站(以下简称“惠蓄电站”)建设需要,礤头村整体搬到博罗县城进行集中安置。转眼15年过去了,在国家移民政策和政府、企业共同帮扶下,村民同心奔小康,生活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寨头村道路干净整洁环境优美。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 摄

  16天完成举村搬迁

  惠蓄电站是国家重点工程,为广东省内兴建的第二座大型抽水蓄能电站。电站2004年10月开工建设,工程共涉及移民301户1210人。要实现移民“搬得出、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的目标,移民安置区选址和建设成为关键因素。

  据惠蓄电站有关负责人介绍,为了从根本上改变移民生产生活条件,帮助移民尽快奔小康,县政府、电站业主方在尊重移民意见的基础上,在县城周边选择了面积10万余平方米的地块,为每户移民建设了一栋安置房。

  2006年1月,移民新村落成,整个礤头村仅用16天的时间就完成了举村搬迁,创造了重点工程移民搬迁的奇迹。移民新村的建成,不仅彻底解决了移民的就业、就读、就医问题,改善了移民的居住环境和生活条件,礤头村也由此改称寨头村,并成为当地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示范点。

博罗县罗阳街道寨头村不断改善村容村貌,提高群众的幸福感。

  落实安置政策做到应享尽享

  移民安置仅仅是解决了“迁得出”,还有“稳得住、可发展、能致富”等后续问题。如何保障村庄长远发展和稳定,是摆在政府和企业面前的又一大课题。

  时任惠蓄电站项目指挥部常务副总指挥孙鲁豫回忆,在当时国家还没实行农村最低生活保障的情况下,电站项目方就承诺每个移民过渡期每月补助不低于300元,这在当时可以说是比较高的。

  与此同时,当地政府和业主方充分利用国家移民安置政策,做到所有政策待遇应享尽享。除了按政策给予征地补偿外,还积极申报并落实享受国家移民后续扶持补助,解决了移民的后续生活保障问题。

  值得关注的是,搬迁之初村里就有了稳定收入来源。如在建设移民新村时,利用回拨地补偿款,一并规划建设了两层40间临街商铺,作为村集体资产通过出租获得收入。惠蓄电站还结合库区生态及水土保持等工作,通过设立水库维护基金、山林地保护补偿、村企共建等方式,每年给予资金支持。

博罗县罗阳街道寨头村是一个移民村,如今村民(居民)都住上了楼房。

  村民住进小洋楼开上小汽车

  为尽快让村民转变成居民,政府组织对村民进行技能培训,使其具有一技之长。由于周边工厂较多,如今村里的很多劳动力都在附近打工,一个家庭两人的月收入有的可达上万元。此外,惠蓄电站还将公路保洁等工作承包给了村里,同时为部分村民提供后勤服务等岗位,实现了就地就业。村民陈胜丁说:“如今家家户户都住上了单家独院的洋楼,基本都买上了小汽车,这在以前是我们想都不敢想的”。

  除了帮助村民多渠道增加收入,惠蓄电站还在村里设立了50万元的教育基金,用以奖励、资助考上大学的村民子女。村里凡是考上大学的学生,除了可领到3000元的一次性奖励,每年还能得到2000元的资助。基金成立10多年来,先后资助大学生170余人次,累计资助金额45.5万元。

  “在电站的帮扶下,我们村从山区搬到城市,交通、医疗、教育、就业等条件都有了很大的改变,大家同心奔小康,生活越来越好。”寨头村党支部书记、村委会主任黄发旺说。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廖书长

编辑:大快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