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日报社官方网站

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 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提升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 下好高质量发展“先手棋”

市中心人民医院代表诊疗技术水平和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的CMI值高于全省三级医院平均水平

  衡量一所医院是否为高水平医院有很多指标,其中代表医院救治疑难重症能力的CMI值(病例组合指数)是国际公认的重要指标。近年来市中心人民医院把提升诊疗技术水平和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作为高质量发展的重要抓手,诊疗技术水平和疑难危重症诊治能力得到全面提升,CMI值到2024年第一季度已达到1.26,远高于全省三级医院平均水平。

  随着医改工作进入“深水区”,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不断朝着精益化、高质量发展迈进,近年来更是持续强化党建引领,重视学科建设,加强科研创新和人才引育,创新服务模式,加快发展新质生产力,锚定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和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目标稳步前行。

市中心人民医院航拍图。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党建引领提升源动力

  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双培养”机制

  2023年,市中心人民医院骨科获批成为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这是惠州首个跻身“国家队”的临床重点专科。这一年,多个科室也喜提国家级称号:院感部获评“全国巾帼建功先进集体”,血液内科获评全国“淋巴瘤患者全程管理项目”优秀单位,肿瘤放疗科获评“全国规范化放疗营养治疗示范病房”,神经内科护理团队获选全国“护理质量改进提灯项目”典型案例……

  亮眼成绩单的背后,折射出的是市中心人民医院强化党建引领,凝聚奋进力量赓续为民服务初心,以“党建红”引领“天使白”的积极作为。

  一直以来,医院党委高屋建瓴,把党建引领作为医院发展的“定盘星”,发挥党委把方向、管大局、作决策、促改革、保落实的领导作用。严格贯彻落实党委领导下的院长负责制,把党的建设融入医院治理全过程,确保医院党委在各项工作中发挥核心引领作用。

  党委班子发挥头雁作用,在医院各级党组织强化党的理论学习,把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作为党员教育培训的首课、主课、必修课,高标准落实“第一议题”、党委理论学习中心组学习、“三会一课”、主题党日等各项制度,实现政治理论学习全覆盖。同时创新学习形式,组织开展“党的二十大报告及党章诵读”活动和“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推动医院工作高质量发展”书画摄影展,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学习入脑入心、走深走实。

  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纪燕琴介绍,为抓好队伍建设,医院坚持党管干部、党管人才原则,重点抓牢党员队伍和业务骨干培养,落实“双带头人”培育工程和“双培养”工作机制。强化党建对科室管理和业务工作的指导监督作用,实行发展党员院领导“包干制”,持续提高发展党员中高知识群体和中层业务骨干占比。

  通过各种措施,市中心人民医院激活了党支部这个“神经末梢”,让每个科室(部门)有了“主心骨”,党建工作有了“落脚点”。支部党员冲锋在前的担当意识增强,在各自的岗位上发光发热并率先垂范,带动更多员工弘扬红色精神,争当时代先锋,全心全意为患者服务。

市中心人民医院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AICU)医护团队。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谋划寻找学科增长点

  学科建设能力指数全省排名第10位

  一名男婴在明亮舒适的手术室中大声啼哭,一旁的母亲感动得红了眼眶。这是发生在市中心人民医院的感人一幕。今年3月,患有重型β地中海贫血的孕妈邓女士在孕33周的时候出现早产症状,入住3天后因胎儿宫内窘迫紧急行剖宫产。在医院的多学科团队护航下,她顺利生下一名男宝,母子平安。值得一提的是,像邓女士这样成功分娩的重型地贫患者是非常罕见的。

  这样的“棘手”手术,在市中心人民医院并非个例。为满足疑难危重患者的诊疗需求,聚焦学科能力建设,促进医疗技术朝着“高精尖”发展,医院还成功开展了惠州首例儿童腹膜透析治疗、惠州首例造血干细胞移植、惠州首例全胸腔镜微创二次心脏瓣膜置换术等多项高难度手术,填补了相关技术空白。这不仅为患者带来了福音,也为医院高质量发展注入了新动力。

  学科建设是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核心,是医院内涵建设与核心竞争力提升的关键。2023年7月,该院骨科成功申报国家级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我市实现了国家级重点专科“零”的突破。目前医院有国家临床重点专科建设项目1个、省级临床重点专科19个,市级临床重点专科29个。这标志着医院核心竞争力显著增强。

  该院医务部主任吕一帆表示,通过引进前沿诊疗技术、开展多学科协助诊疗(MDT)等措施,市中心人民医院不断提升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最大程度挽救患者的生命,提升生存质量。值得一提的是,医院代表医疗技术水平和疾病复杂程度系数——CMI值(病例组合指数)由2022年1.09提升至2024年第一季度1.26(全省三级医院平均水平为1),医院住院患者手术占比从36%提升至42.5%,月均四级手术例数增长至793例。

  CMI值被视为医疗技术水平和疑难危重症救治能力的客观评价指标,CMI值的高低可以衡量一所医院收治疑难危重症的水平。数据显示,医院疑难危重救治能力得到了切实体现。

  在2022年度广东省DRG住院医疗服务综合评价中,市中心人民医院学科建设能力指数6.48,全省排名第10位,13个学科入围学科专业建设前20名,其中多发创伤专业、创伤专业分别位列第4、5名。

  谋篇布局定航向。为切实谋划好学科建设,落实在人才培养、临床研究、技术创新、科技转化等方面的目标任务,加快提升医疗技术和服务能力,医院出台《惠州市中心人民医院临床专科发展建设规划(2023-2025年)》,对各重点专科发展进行统筹,明确支持政策和推进措施。

市中心人民医院医护人员为患者做手术。惠州日报记者周楠 摄

  提升科研临床转化力

  获惠州医疗领域首个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

  学科建设卓有成效的同时,科研成果喜报频传。备受瞩目的是,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纪燕琴主导的项目入选2023年度粤惠联合基金重大项目,成为惠州市医疗领域首个省部级重大科研项目立项。

  科研成果离不开个人的奋斗,更离不开团队的合作。近日,香港中文大学医学院林思恩教授团队来到市中心人民医院调研,与医院相关负责人就项目合作、人才引培和实验室建设等方面进行交流研讨。自2023年12月起,市中心人民医院通过柔性引进高层次人才林思恩教授,组建惠港骨骼健康联合研究中心以来,中心实验室运作日趋成熟,目前已具备开展分子生物学、细胞生物学和部分动物实验的基本条件。

  这是市中心人民医院加强临床科研创新及成果转化的缩影之一。破旧立新,加强科研创新是医院可持续高质量发展的必然之路。近年来,市中心人民医院以“科技赋能、创新驱动”为抓手,大力扶植、鼓励科研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医疗服务能力,让患者获益。

  早在2022年,医院科研中心正式启用,总面积4600多平方米,设置有公共科研平台、生物样本库、研究所等院内科研平台,配备有各类先进的高端科研设备,如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流式细胞仪(带分选)、数字PCR系统、全自动免疫组化仪、全自动原位杂交制备系统等,可开展各类基础研究和临床研究。

  不到一年,医院科研工作再迈上新台阶,与广东医科大学共建的联合中心实验室顺利揭牌,并在2023年9月获批广东省科技专家工作站,12月获批广东省博士后创新实践基地。

  在科研教学部主任邓锐东看来,高精尖科研团队是科研创新的核心。市中心人民医院近年来不断壮大科研团队,现有学科带头人1名,博士后1名,博士3名及研究人员若干。近五年医院科研人员承担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青年基金1项,省级以上科研基金62项,市级科研基金479项,发表SCI论文共170篇,出版著作72部。

  在加强科研创新的同时,医院不断夯实医疗质量,保障患者生命安全。依托成熟的临床经验规范诊疗行为,2023年临床路径管理实施病种已达619个,覆盖全部临床科室,期间纳入临床路径管理病例数占出院总人数(管理率)最高达79.1%,在全省处于领先水平。

  接下来,市中心人民医院将加快推进高水平研究中心建设,打造科研创新引擎,激发高质量发展动力,充分发挥广东省高水平医院及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引领作用,紧扣临床诊疗需求,倾斜更多资源不断提升科研成果转化能力,为更多患者造福。

  人才引育注入新活水

  柔性引进钟南山院士团队等4个知名专家团队

  “不用出惠州也能看肿瘤专家,太好了!”在今年市中心人民医院举行的全国肿瘤防治宣传周义诊活动现场,王女士在咨询完医学博士、肿瘤内科专家熊海林后感叹道。

  据悉,在最新公布的惠州市第十批市管拔尖人才名单里,该院肿瘤内科学科带头人熊海林入列其中。事实上,自第一批市管拔尖人才遴选工作启动至今,市中心人民医院已有26人次获得该荣誉,这也是医院坚持“人才兴院”的工作成果之一。

  医院党委委员、人力资源部主任李轶群提到,一直以来,市中心人民医院将人才作为引领和服务医院高质量发展的重要资源,在“引、育、用、留”四字上下功夫,为惠州医疗卫生事业发展提供人才支撑。

  精准“引”才。根据医院未来的发展需求,每年持续开展全职引才及柔性引才工作。通过开展“海外优青”项目、拓宽招聘渠道、高层次人才补贴等方式,结合智力引进、短租特聘等方式引进国内、省内医学领军团队和高层次人才,加快带动学科建设和发展。自2019年至今,已柔性引进国家级、省级知名医学专家团队4个、专家15名(含7名研究所专家),包括钟南山院士团队、国家“万人计划”领军人才何明光教授及其团队、国家级百千万人才钟惟德教授及其团队等。

  精细“育”才。注重人才培养,优化人才梯队建设。通过搭建干事创业平台、落实“双培养”机制、健全激励机制,如学历提升奖励等方式,不断提高干部选拔任用的精准度和科学化水平,激发干事创业热情。在培养业务骨干的同时,提升人才的政治素质和专业素养。近三年共培养了在职博士10人,在职硕士17人。目前有21名博士研究生在读。截至目前,医院有享受国务院特殊津贴专家4人,省杰出青年医学人才2人,省名中医2人,市名医20人,市名中医5人。

  精确“用”才。落实新时期好干部标准,科学使用人才。选优配强干部队伍,结合科室发展现状,积极选配优秀人才到中层干部队伍中来。了解科室业务骨干情况,准确掌握每个人的优势所在,最大程度地把人才配置到最需要的岗位。

  精心“留”才。持续加强人才服务,保证人才的高效留用。2021年至今共有77名高层次人才纳入事业编制,今年已开展第一批员额制人员招聘工作。接下来,市中心人民医院将用心用情用力做好人才大文章,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以高质量人才队伍激活发展“一池春水”。

  解锁便民就医新场景

  改善就医体验打造现代人文爱心医院

  “ICU我知道,AICU则第一次听说,也是第一次体验。”65岁的患者林叔说。不久前刚做完手术的林叔由于年龄较大,手术麻醉后恢复时间较长,被送进AICU(麻醉后监护治疗病房)进行术后监测治疗。在那里,医护人员为他实施生命体征监测、营养补给支持、疼痛管理等专业监护治疗。目前,林叔身体状况逐渐好转。

  自去年9月市中心人民医院开设了我市首家AICU以来,医院在缩短术后住院时间、加快患者术后恢复等方面提供了更优质的医疗服务。

  “将心比心”的态度、“马上就办”的速度、“办就办好”的力度……为强化服务理念,市中心人民医院全院上下树立甘当“店小二”的意识,靠前服务,主动担当,从态度、速度、力度三大维度推动医院各项工作提质增效。

  立足患者的就医需求,为了提供便捷、高效、精准的就医服务,医院集聚优势资源,重点打造了“5+3”学科群(心脏病学科群、神经病学科群、肿瘤病学科群、肾脏病学科群、消化病学科群+胸科、骨科、眼科)。这种方式实现了各专科资源优势的最大化整合,让患者在最短时间内接受规范化治疗。目前,医院开展MDT项目共计49个。

  除学科群外,医学中心也是该院提升患者就医体验的创新举措。秉承“以患者为中心,以疾病为链条”的理念,市中心人民医院以“中心+专科”模式,对门诊功能分区进行优化调整,构建了儿童医学中心、妇产医学中心、肾脏医学中心等16个门诊医学中心,更加方便患者“一站式”就医。

  创新医疗服务模式,改善患者就医体验,远不止于此。医院成立了惠州地区首个集中管理的日间治疗中心,开启“白天治疗、晚上回家”的全新就诊体验,累计服务患者近2万人次。完善互联网医院“云诊室”建设,“云诊室”已开放科室62个,现有医生298名为市民提供医疗服务。增设妇科特殊疾病护理、小儿外科护理及伤口、造口护理门诊,为患者提供优质护理服务。深化“全院一张床”管理,通过协调跨科患者、转诊病人、特需患者、候床患者,盘活有限的资源,提高了床位利用率。

  “很多专科提供夜诊服务,现在周末也能体检和挂专家号,太好了。”上班族陈先生说道。

  “小切口”让调研更精准。近年来,针对“停车难、看病难、检查难、住院难、手术难”等就医难点问题,党委班子高度重视,将其列入基层党建工作牵头解决,打出一套便民服务“组合拳”,赢得患者的点赞。

  打造区域龙头典范 金山院区项目预计2025年投入使用

  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是市中心人民医院高质量发展的新起点,也是全市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迈出的重要一步。早在2021年6月,市中心人民医院被省发改委纳入5个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单位目录,报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

  三年来,为了加速推动优质医疗资源扩容下沉,让人人享有健康,市中心人民医院把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金山院区)作为重要中心工作,积极配合相关部门,扎实落实各项举措,让这个具有标杆龙头意义、极具行业影响力的建设项目在惠州落地生根、开花结果。

  2024年1月29日上午,随着领导嘉宾挥锹浇筑,市中心人民医院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项目(金山院区一期)主体工程顺利封顶,比预定工期提前了5个月。

  从一纸蓝图到群楼拔地而起,代表的不仅是医院规模的扩大,更意味着优质医疗资源辐射能力的提升。市中心人民医院创建省级区域医疗中心项目是惠州市2023年10项民生实事项目之一。根据发展定位,金山院区项目将建设成为面向粤港澳大湾区、覆盖粤东片区的区域疑难急危重症救治中心、临床科研中心和医学人才培养基地。项目位于惠城区金山湖,2022年12月起动工,占地总面积约8.5万平方米,建筑面积约13万平方米,主要包括门诊楼、医技楼、住院大楼等,编制床位数1500床,一期第一阶段开放床位数500床。

  记者获悉,金山院区项目预计2025年8月底前竣工,2025年12月底前投入使用。建设完成后,市中心人民医院的疑难急危重症诊治能力、肿瘤防治能力、人才培养能力和科研转化能力将得到较大提升。如今,市民在“家门口”享受省级高水平医院诊疗服务的愿景正一步步变为现实。

  起手布局,落子成势。作为我市医院中的“领头雁”,市中心人民医院将全力以赴抓好省级区域医疗中心建设,促进多院区发展齐头并进,提升优质医疗资源扩容,积极构建高质量发展新格局,打造老百姓信任的人民医院。

  惠州日报记者李春凤

  通讯员曾怡婷 周婷婷

编辑:李霞
上一篇: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