龙门是中国三大农民画画乡之一,被文化部命名为“民间绘画画乡”。龙门农民画以浓墨重彩的形式,表现人们丰富多彩的劳动和生活景象,弥漫着浓郁的乡土风情。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在龙门县民族宗教局的支持下,瑶族青年农民画家朱火根,用巨幅画作,歌颂民族大团结。
朱火根主笔完成的巨型长卷。
到流村得天独厚的地理环境,丰富的自然资源,也为其发展特色经济和文旅产业,创造了条件。而今麻份村谭少良的瑶泉里,黄坑朱计阳的有机茶,正成为到流,乃至蓝田的新标签,新手信。
80后画家朱火根与巨幅民族大团结画
很多龙门农民画的作者常年生活在农村,在躬耕陇亩之余,拿起手中的画笔,记录丰富的农村生活,表达自己的思想和志趣。他们是农村里的文化人,是画家中的农村人。到流村的80后瑶族青年朱火根,就是其中的一位。
曾去深圳学习油画,后成家喻户晓农民画画家
朱火根出生于到流的沈村,从小喜欢画画,很早就到龙门县文化馆学习龙门农民画。在文化馆学习期间,朱火根得到了龙门农民画创始人谭池发的亲自指导。学了几个月之后,他进步很快,画了第一幅作品《新年舞狮》,内容是到流有名的舞狮子,看着那栩栩如生的画面,朱火根信心倍增。
后来,农民画市场不景气,为了生存,朱火根和一个同门师兄去了深圳学习油画。当时深圳的油画市场十分活跃,朱火根有了农民画的基础,学习油画很快,半年之后,就能独立接单了。
2008年,朱火根受龙门农民画协会的邀请,从深圳回到龙门农民画基地驻守,先后在县农民画博物馆和农民画基地永汉嘉义庄工作。在这里工作的5年中,他创作了大量的农民画,题材广泛,稻田、农耕、丰收、农家庭院、农民人物都是他笔下的主题。
2012年3月30日,《惠州日报》头版头条新闻《积极创造山区生动活泼改革发展新局面》,并配有一大幅照片,是时任广东省委书记汪洋一行和龙门农民画作者朱火根的合影。因为这张照片,朱火根出了名,成为大家熟悉的农民画画家。
以墙为纸画出五十六个民族
随着乡村振兴的不断深入,很多村子邀请朱火根和他团队在街头小巷的墙壁上作画,将青山绿水、民俗美食融入其中。朱火根和他的团队用一支笔,让很多灰暗破烂的旧街焕然一新。
朱火根介绍,能在纸上画画的人,不一定就能画壁画,墙上作画讲究整体效果,对画家的整体素质要求高。室外作画要经受日晒雨淋,常常要爬到几米高的脚手架上作画,不能恐高。为了保持墙面干燥和洁净,要清扫作画的场所,雨天要搭雨棚,晴天要遮阳光。多年来,朱火根练就出了在各种恶劣环境下作画的能力。
2021年是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为丰富民族大团结元素,龙门县民族宗教局设想在蓝田中学打造一幅巨幅民族大团结的壁画。蓝田中学是惠州市唯一一所少数民族中学,也是民族教育基地。朱火根是蓝田人,且毕业于蓝田中学,他闻讯后,以成本价接下这个工程,决心为庆祝建党100周年贡献自己的力量。
而今,走进蓝田民族中学校门,一眼就看见了学校大楼旁边的巨幅壁画《民族团结一家亲,同心共筑中国梦》。这幅壁画高4.2米,长23米,56个民族的人物服装各异,栩栩如生。朱火根说,创作这幅画难度很大,工期短、天气恶劣,几乎每天都有一场大雨。为了高质量完成任务,朱火根在全国寻找合作伙伴,最后招聘到两个画家一起创作,历时18天完工。
朱火根作画时,经常有许多学生观看,对他徒手勾画出的一平方一个的大字啧啧惊叹。刘平校长对朱火根的作品赞赏有加。他向我们介绍道,壁画完工以来,学生们课间经常来这里观看,根据壁画人物服饰辨明是哪个民族,这对进一步宣传民族文化、民族大团结,有着十分重要的意义。
龙门县民族宗教局副局长朱少伟介说:“朱火根是一个有爱国情怀的农民画家。在接这个壁画工作时,他更多的都是在奉献。”
现在,朱火根在蓝田河边,自家宅基地建了一栋带院子的三层小楼,装修成工作室。在梦想与现实中,朱火根找到平衡点和落脚点,他真诚朴实、刻苦勤奋,他朝着梦想,执着而坚定地走下去。
“铁汉”谭少良和瑶泉民宿
到流的麻份村小组,位于蓝田河西岸,土地平旷,青青翠竹,浅浅的河水,缓缓地向下流淌。新博高速在村子上方穿过。这一段的蓝田河,有着丰富的温泉资源,当地称之为热水河,麻份村也有着“温泉村”的美誉。
谭少良是土生土长的麻份人,在创业路上奋斗不止。面对资金困难,他就用顽强的毅力,聚沙成塔,一点点创建民宿。在妻子和朋友眼里,他是个真正的“铁汉”。
从谭少良记事起,每到冬天,附近村子的人都会到河边来洗衣服、洗菜和泡温泉。多少年来,温泉水不知疲倦地流淌了无数个春夏秋冬,温暖着村民的生活。谭少良家离温泉河仅200多米远,他在温泉河边长大,看着这汩汩流淌的温泉水白白浪费,心中十分惋惜,却苦于没有办法利用。
2010年,谭少良在河边做了一些简易的温泉池。方便远道而来的驴友和户外活动团队来泡温泉,他们很多人常在河边搭帐篷、野炊。一到周末,这里就成了快乐天堂,这里的人气越来越高,温泉池子越来越不够用了。
2015年,谭少良到新丰、沙迳考察之后,大开眼界。在朋友们的帮忙下,他用自家住宅改建民宿。谭少良的民宿取名“瑶泉里”,意思是瑶乡的甘泉,共4层半,11个房间,分单双人间,每个房间都有特色。顶楼是露天泳池,适合大家庭或朋友结伴出行的小团队使用,可以一边泡泉,一边欣赏民宿前广阔的田园风光。
到流村的蓝田河段,温泉众多,水中含铁、硫、镁等几十种对人体有益的微量元素。谭少良的民宿生意不错,周末一般都会住满,逢小长假,需要提前一个月房间预订房间。冬季生意最好,客人有来自广州、深圳、佛山、韶关等地,自由行的游客也很多。
目前,在谭少良的带动下,村里的旅游业慢慢兴旺起来。政府通过招商引资,“龙门蓝田碧瀛谷温泉度假酒店”项目部已经进驻,对温泉进行深入科学勘探,计划投资温泉度假酒店。
瑶族大叔朱计阳和高山茶
2016年,蓝田瑶族乡政府利用当地资源优势,通过实行奖补机制的模式,拟定在全乡范围内发动群众以农业企业、农民专业合作社、家庭农场等形式种植高山茶,推广和发展茶叶生产,增加农民收入,打造蓝田乡农业品牌。在这种背景下,到流村村民朱计阳承包了这片山地种植高山茶。
到流村黄坑茶叶示范基地。
朱计阳茶场位于到流村田尾小组的黄坑山,这里土地肥沃、空气清新,非常适合种植高山茶。朱计阳承包茶场后,特地到县农业技术学校学习了炒茶、制茶,熟练掌握绿茶和红茶的制作工序。有了技术就有了信心,朱计阳第一批就种植了30多亩高山茶。
几年来,朱计阳和妻子一直守着这片茶场。今年,朱计阳的清明茶最高卖到1200元/斤。春茶平均价格在300-350元/斤。朱计阳种植茶叶,不用化肥和农药,全部使用鸡、牛粪和花生麸等有机肥,这样种出来的茶叶清香,没有苦涩味,很受市场欢迎,种植前景不错,他的茶厂从2017年生产几十斤手工干茶,增长到现在年产量几百斤。
茶籽油是朱计阳的茶场额外收入。朱计阳介绍,每100斤湿茶籽,脱壳晒干后仅能得干籽30斤,30斤干籽榨油不足3斤。市场价约300元/斤。朱计阳每年能摘湿籽1000斤左右。
今年63岁的朱计阳在种茶的同时,还能在网上销售自己的茶叶。他把采茶、炒茶、晒茶的过程拍成视频,制作成抖音发到网上,自己给产品打广告,效果很好。他很自豪地说:“我有100多个粉丝,是我的固定老客户,网上销售远比批发和零售卖得好。”
2020年,朱计阳在龙门县蓝田瑶族乡第三届中国农民丰收节上被评为“新型职业农民”,并加入龙门县茶叶行业协会,成为第一届理事会会员。朱计阳是一个能人,干农活、制茶和搞建筑都是一把好手,他还精通舞狮。谈及他的人生经历,他很自豪,20岁时在外闯荡,学习舞狮;30岁做建筑,一个人能拿下泥工、木工、电工、油漆等全部工序;50岁创业承包茶场,学习制茶技术;60岁考驾照……他的人生就不断在挑战。
丰富的经历成就了朱计阳乐观的性格,年过花甲的他依然勤奋创业,积极地面对生活。
统筹:梁丽通 陈云辉
撰写:曹杰文字工作室
摄影:曾维宇 黄克锋 张卫中 范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