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7月,在举国上下喜迎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我市惠东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工作也取得新进展。商务部官网近日发布消息显示,惠州市惠东县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顺利通过商务部考核,新认定为2021年度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这是继惠州市仲恺高新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电子信息)授牌后,我市在外贸转型升级基地建设方面获得的又一“国字号”招牌。
惠东风貌。
惠东鞋业已形成年产9.1亿双、总产值超302亿元的规模
据悉,此次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认定,是商务部在全国选取产业优势明显、外贸转型升级带动效应突出、公共服务体系完善、相关行业生产规模在全国同行业中居领先地位的产业集聚区,经层层审核、综合认定后才成为新一批国字号基地。惠东县鞋类基地女鞋产业占据我国女鞋产业的半壁江山,是全球重要女鞋采购基地之一,自1981年兴办第一家制鞋企业至今,逐步形成了以研发设计、原料供应、模具加工、成型组装、包装装潢、产品销售一条龙和以时尚女鞋为主打产品的鞋业发展格局,在全国、全球均具有重要的产业影响力。
官方信息显示,2003年,黄埠镇被广东省科技厅授予“制鞋专业镇”荣誉称号;2006年,惠东县被授予“广东女鞋名城”、“广东省鞋材生产基地”和“中国女鞋生产基地”荣誉称号;2011年和2015年,惠东县连续两次通过“中国女鞋生产基地”称号;2018年,被省授予“省级出口工业产品质量安全示范区(惠东·女鞋)”;2020年,通过全球公认第三方SGS认证惠东时尚女鞋为“全球采购基地”。
惠东女鞋驰名海内外。
截至目前,惠东全县鞋业已经发展到6200多家,年产鞋9.1亿双,总产值超302亿元。有50家制鞋企业通过了SA8000认证,150家通过了ISO14000认证,200家通过了ISO9001质量管理体系认证,350家企业获得自营进出口经营权。1000多家建立了产品研发中心,其中100多家与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建立了长期合作关系,认定为市级工程研发中心的制鞋企业12家。现有“芬迪”(Fendi)“安娜苏”“骆驼”(Camel)“百丽”“星期六”等60多个国内外鞋类知名品牌选择惠东企业作为制造商。
市、县商务部门结合“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措并举助力惠东申报工作
申报惠东成为国家外贸转型升级基地,有助于进一步发挥我市鞋业制造的产业集聚作用,为我市构建外贸经济高质量发展提供有力支撑,更能为惠东增添一金字招牌,为广大企业开展商贸交流活动带来全新机遇。
我市高度重视基地创建和申报工作,自党史学习教育开展以来,惠州市商务局聚焦“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多措并举,积极构建以产业结构优化为基础、以创新驱动为核心、以品牌战略和绿色制造为导向、以生产性服务和外贸综合服务为配套的现代化高效产业体系,致力为我市鞋类产业搭建创新平台,大力支持惠东县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建设。
今年以来,市商务局协同惠东县商务局,就申报事宜积极调研各类企业,广泛听取企业意见建议,同时反复核查申报材料,查缺补漏,以做好规范申报工作;此外,还积极协调省商务厅调研组到我市开展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专场调研及专项指导工作。经过努力,惠东县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终于在今年7月获批。
鞋检中心效果图。
有助于推动惠东鞋业产业进一步做强做大
高源企业发展有限公司是一家总部位于香港的港商独资企业,专业主要从事各式女鞋和童鞋的设计、开发、生产加工,产品远销欧洲、美国、东南亚等 60 多个国家及地区。其中国工厂(惠州龙源鞋业)位于惠东县吉隆镇,工厂占地面积20000多平方米,现有员工650人,从上世纪80年代至今已在惠东生根发展30多年。该公司董事长林小虎告诉记者,在基地申报过程中,市、县商务部门多次联系和走访企业,就做大做强惠东鞋业产业、扩大外贸、推动企业升级发展、构建高质量产业发展体系等征求意见,并为企业发展提供了贴心服务。
林小虎表示,惠东成为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不仅能为惠州带来更多政策支持,还有助于提高惠东在鞋业制造领域的品牌影响力,吸引更多资本、订单和关注目光来到惠州,推动整个产业进一步升级转型、做强做大。“这无论对惠东经济发展,还是对行业、企业做强,都具有深远意义。”
专家认为,惠东县国家级外贸转型升级基地(鞋类)的建设,不仅有利于改造提升传统制造业,加强对鞋服传统产业改造升级,提高产品附加值和市场竞争力,还有助于加快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新一代消息技术与鞋服制造业深度融合,促进鞋服产品研发设计、流程控制、企业管理、市场营销等环节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和管理现代化,推动开发高、精、深产品,培育和扶持新一批鞋类鞋服名片。
惠州报业全媒体讯记者刘炜炜 通讯员欧阳慧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