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惠州:厚植文明土壤 打造“好人之城”

  “温伟莲,你是女侠吧!”“你是白衣天使,也是女侠”……近日,惠州市第三人民医院急诊医学部护师温伟莲奋勇救人的视频被人民日报微信公众号、新华社微博、央视新闻微信公众号、中国青年报视频号等众多媒体报道,火爆全网。

  视频中,她身着睡衣,脚踩拖鞋,冲进车祸现场营救伤员的样子打动了无数人。面对众多网友的点赞,温伟莲表示:“这件小事被各大媒体报道,我感到很意外,但是能够通过我,让大家了解惠州是一座文明之城,我感到非常荣幸。”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提高全社会文明程度。近年来,惠州坚持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协调发展,在大力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同时,持续开展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不断厚植“好人之城”文明土壤,引导推动全社会树立文明观念、争当文明公民、展示文明形象,构筑起奋发向上的城市精神,凝聚起同心前行的惠州力量,社会文明程度和市民文明素质不断提升。

  “好人之城”诠释“惠州温度”

  城市之美,最美在人。以微末之身,显大爱之心,如温伟莲般的凡人善举在惠州并不少见。

  “00后”护士刘家怡驰援湖北战疫,获评全国岗位学雷锋标兵;“辅警哥”曾勇军百米冲刺,在车流中救下6岁男童;快递小哥黎志伟见义勇为,挡刀救人……一个个凡人善举汇聚成文明之光,照亮了惠州这座千年名郡。

  发着光的,不仅是个体,更是一个个群体,他们或扎根社会各个角落,或投身建设美丽城市当中,用他们力所能及的方式,星火成炬点亮城市“文明之光”,汇聚社会“力量暖流”。

  今年上半年开始,每天清晨傍晚,在惠州各大公园景区,你总能见到这样一群人:他们身穿红色志愿者服装,手里拎着小桶或垃圾袋,一边跑步一边时不时弯腰将地上的垃圾捡起,为爱弯腰,快乐捡跑……从捡跑团成立之初的100多人,发展到一次活动近万人参与;从不为人知到引起中央主流媒体关注,捡跑在惠州悄然兴起,众多捡跑人奔跑在路上,默默为惠州的生态环境和文明发展贡献力量。

  捡出文明,跑出精彩,惠州刮起最炫“捡跑”文明风。这是志愿者在红花湖景区捡跑。 惠州日报记者彭红霞 通讯员郑惠茹 摄

  “紧急求助,芦洲50万斤西瓜滞销,欢迎爱心购买。”11月11日,一则农户求助信息通过惠州本地媒体发出。一时间,“买西瓜”成为惠州市民朋友圈的“热词”。不少爱心企业连夜联系运输车辆赶到农户地头,志愿服务组织和热心市民自发组团购买,十天不到,几十万斤西瓜销售一空……

  一个好人,有一个故事;一群好人,就有一种效应。正是这种效应,撑起了惠州这座文明城市的高度。当多向奔赴而来的正能量交汇碰撞时,惠州这座有爱的城市,激起的不仅是文明新高度,更是城市新温度。

  据统计,目前,惠州共有“中国好人”40人、“广东好人”90人、“惠州好人”1023人,全市注册志愿者人数超133万人。这些人,就是一个个道德导热体,传递着善的薪火,连缀起“惠州温度”,成就了惠州“好人之城”的独特风景。

  《惠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推动文明共建共享

  一座城市善行如潮,看似偶然,实则必然。

  1999年提出创建全国文明城市,2009年成功捧回“全国文明城市”金字招牌至今,惠州已经连续五次荣膺“全国文明城市”称号。在惠州创建全国文明城市这些年,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是重中之重。多年文明培育和引导,在惠州人的心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已经入脑入心,其真正的土壤就在于真实鲜活的日常工作和生活。这些榜样和好人就生活在普通市民之中,人们耳闻目睹,看得真切,听得真实,可亲可近,可比可学。

  创建文明城市,是让城市“内外兼修”的过程。一座文明城市需要高楼大厦,需要干净整洁的环境;需要凡人善举,更需要市民整体素质的提升。只有当文明成为绝大多数人的生活理念和行为方式,文明才会有深深扎根的土壤。

  为进一步提升社会文明程度,今年10月20日,《惠州市文明行为促进条例》(以下简称《条例》)正式施行。《条例》共二十七条,让市民在社会公共生活的方方面面有了一把衡量标尺,也将促进市民的文明行为上升到法律层面。

  市民素质高一分,城市形象美十分。《条例》坚持问题导向,针对历次文明城市测评中暴露出来的不文明现象,群众投票产生的“十大不文明行为”,以及市民群众关注的文明城市创建中的“热点”“痛点”问题做出了一系列制度安排。同时,还将惠州城市形象名片“惠民之州”写入其中,并结合惠州地域情况,作出不在公园景区以及江河湖海等禁止钓鱼、游泳区域垂钓、游泳,不在公共场所裸晒、裸泳等规定。

  可以说,《条例》引导着广大市民以普通群众的视角去做好每一个文明细节,让文明城市共建共治共享的理念愈加深入人心。而每一个个体的举动和对文明细节的关注,则会在润物无声中丰实着惠州的道德地标,肥沃着城市的文明土壤。

  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保障工作常态长效

  构建文明共建共治共享格局,惠州还全域推进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建设。

  2018年8月,博罗县被确定为全国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试点县。惠州坚持探索先行、示范带动、分类指导、整体推进,着力完善运行机制、强化资源融合、建强服务队伍、探索资金保障、打造品牌项目,努力形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惠州样本”。

  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的主体力量是志愿者,主要活动方式是志愿服务。依托我市庞大的身边好人和志愿者队伍,秉承“群众在哪里,文明实践就延伸到哪里”的理念,全市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不断扩大,文明实践队伍茁壮成长,文明实践活动丰富多彩,构筑起广泛凝聚人心、培育时代新人、弘扬时代新风的坚实阵地。

  目前,惠州各县(区)已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71个乡镇(街道)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所,1316个行政村(社区)均建成新时代文明实践站,实现了新时代文明实践阵地全覆盖,并常态化开展群众喜闻乐见的各类文明实践活动。

  一场场带着“泥土味”的理论宣讲,一件件办到百姓心坎里的实事,一场场送到群众家门口的文化套餐……新时代文明实践活动广泛吸引着市民参与,进一步形成人民群众“共治理”“一起干”的生动局面。

  依托全市处处可见的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我市也培育了一批受群众欢迎的工作品牌。如惠城区的“文明实践日·逢五出发”、惠东县的“新时代文明实践流动巴士”、博罗县的“博艾健康乡村行”,以及在全市范围内开展的“关爱自然 环境宜民”“‘益’起‘捡跑’”等,这些品牌活动都赢得了群众实实在在的口碑。

  在实现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所、站)全覆盖,打造新时代文明实践品牌的同时,我市还探索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目前,3个县成立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筹集资金7600余万元。近日,惠州市慈善总会·惠州市新时代文明实践基金正式成立。该基金主要通过惠州市慈善总会吸引社会热心人士广泛参与,动员个人、企业、社会组织自愿捐赠,汇集各类社会资源,资助新时代文明实践中心建设。

  接下来,该基金将聚焦文明实践本身,着眼群众最关心、最直接、最现实的问题,孵化文明实践志愿服务组织,根据群众需求开展文明实践活动,保障新时代文明实践工作常态长效。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编辑:张清瑜
上一篇: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