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好,桥东新民街附近有人在禁钓区钓鱼,麻烦组织工作人员去规劝!”10月26日,在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智慧城管指挥中心,工作人员通过视频巡查,发现禁钓区有群众钓鱼,迅速通过智慧城管派单并电话提醒桥东街道办派出人员管理。
按照市委、市政府在党史学习教育中开展“我为群众办实事”实践活动的统一安排,市两江办持续发挥统筹协调作用,以“小切口”推动城市环境品质“大变化”,推动常态化管理。市两江办通过智慧城管平台,实现全天候视频监管,为“两江一河”治理注入智慧力量,打造一流城市品质。接下来,将结合市民需求,不断优化垂钓区环境。
智慧城管平台可对“两江一河”严管区进行实时动态监管。惠州日报记者张艺明 摄
智慧巡查发现问题直接反馈至责任人
记者了解到,在市区中心区划定严管区、设立3个垂钓区后,经过市两江办组织市、区、街道三级相关部门及志愿服务者联合巡检,野钓、野游等行为大为下降,乱扔垃圾以及私设鱼网、地笼等行为基本杜绝,有效维护了“两江一河”良好环境。
“以前,巡查主要靠联合整治及日常管理单位巡查,一方面是在江面巡查,另一方面就是靠工作人员步行在岸边检查,因人力有限,不可能时时刻刻都在江边盯着。有时,检查组前脚刚把钓鱼人员劝走,钓鱼人员后脚又返回钓鱼。”市两江办副主任、市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陈海涛告诉记者,如今在智慧城管平台的助力下,大大减轻了基层一线人员的巡查压力。“根据各部门职能,东江、西枝江及新开河、金山湖严管区范围内共分为五大块(网格),包括惠城区政府、生态环境局、水利局、市政园林事务中心、水务集团。结合沿岸实地情况划分为26个小块(网格),把沿岸管理责任落实到各单位。”陈海涛说。
巡察发现“两江一河”未发现有市民在江边钓鱼现象。
“通过平台可看到严管区的实时动态,在早上和傍晚两个垂钓者明显集中的时间段,工作人员会加大巡查密度,发现有人在严管区垂钓,会立即用手机拍照记录,并附带照片将情况反馈至责任人。”智慧城管指挥中心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紧急情况会通过粤政易的工作群或者电话及时通知落实问题整改。工作人员在系统填写整改后情况并附上照片,流程才算完成。接下来,智慧城管还将继续完善功能,实现严管区全流域覆盖监管,完善“两江一河”监测、监管、治理服务体系,让“两江一河”治理更精准、协同更有力、监管更科学,为持续改善城市品质奠定智慧基础。
惠城区桥东旭日路垂钓点。
另外,针对重点区域,市两江办和相关职能部门、企业、镇街联动,开展联合整治,每天坚持实地走访巡查,与智慧城管平台有机结合,劝导市民到垂钓区钓鱼。截至10月23日共出动执法管理人员13332人次,劝离垂钓者1.59万人次,清理岸边垃圾6.47万立方米,水面保洁1.61万平方米,清理菜地3420平方米,清理违章种植3000平方米,设置告示牌164块,设置护栏300米,拆除钓鱼平台93处,印制宣传手册12000份。
通过高空视频严查违规垂钓问题。
垂钓区环境将不断优化
为了满足市民需求,又能安全有序地钓鱼,今年在划定严管区外,还设立了3个垂钓区,分别为:惠博大道垂钓点、东江二路垂钓点和旭日路江边垂钓点。在严管区范围内,市民只能在划定的垂钓区内垂钓。
日前,记者走访了三个垂钓区,如今每个垂钓区起止点都竖了垂钓牌,上面清楚地标示了严管区和垂钓区的范围,并涵盖了安全、绿化、卫生、市容等各方面的内容,提醒市民注意安全,文明垂钓,爱护环境,勿乱扔垃圾。
市民在惠城区桥东旭日路垂钓点钓鱼。
三个垂钓点中惠博大道垂钓点人气最旺,约有20多位钓友,绝大部分钓友都遵守规定,只有极少部分钓友鱼线过长,浮漂甚至通过工具运至江心,影响航道通行。在巡逻的工作人员提醒下,钓友才将鱼线收回。记者观察了一会,大多数钓友都能将垃圾收拾好,较好地保护了周边的卫生。
“有了垂钓区,钓鱼不用再被驱赶,特别好。有了这么好的地方,我们一定会遵守规定,爱护环境,文明垂钓。”钓鱼爱好者周先生说。
惠城区城乡管理和综合执法局副局长林永钦告诉记者,通过广泛听取市民群众和垂钓人员意见建议,划定了三个垂钓区,接下来将不断优化垂钓区的环境,让市民安全规范钓鱼,目前已形成初步设计方案。
另外,从11月起,为巩固整治成果,惠城区城管执法局牵头组织对“两江一河”沿岸垂钓工作开展为期一个月的集中整治行动,加大执法力度,通过疏堵结合的方式规范钓鱼行为,既解决满足垂钓人员休闲娱乐的需求,又能保障江河沿岸卫生干净整洁及游客、行人的安全,保护好“两江一河”的良好生态环境。
“在此呼吁广大垂钓爱好者到相应垂钓点钓鱼,切不可违规垂钓,投放渔网虾笼。”林永钦说。
惠州日报记者谭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