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代的车轮向前,TCL迈进企业发展的第二个十年。这个十年,是TCL建立现代企业体系、实施多元化战略的十年。1992年邓小平南巡讲话后,中国改革开放再掀高潮。TCL也开始探索公司发展战略,完成体制改革,形成企业文化和价值观,公司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先后进入彩电、手机、电脑、低压电器等领域。
凭借强有力的营销渠道与品牌推广,TCL在进入的大部分领域均取得了全国领先的市场地位。1999年,王牌彩电销量全国第一;2001年,TCL手机销量全国第一。TCL也随之跻身中国电子百强榜前三。
上世纪90年代初上海卖场里的TCL王牌彩电。 由TCL提供
发展
建成国内最大彩电生产基地
一代人有一代人的机遇,一代人有一代人的使命。对于TCL第一批创业者来说,“工业报国”就是他们的使命。在“电话机大王”巅峰之时,TCL开始往电视机领域布局,在工业路上持续走深走远。
1993年TCL王牌彩电正式推出,TCL开始进入电视机市场。作为国内最大的电话机厂商,TCL在用户中已经具备较高品牌知名度,加之大屏幕战略,TCL电视迅速脱颖而出,市场份额占有率节节攀升。
1996年,TCL兼并位于深圳蛇口的香港陆氏公司彩电工厂,拥有了属于自己的生产基地和研发团队,同时TCL也在惠州新建生产基地。为了确保新的工厂生产技术流程和工艺的领先,企业管理团队前往日本、韩国同行企业和当时的国产彩电龙头长虹参观学习,用最新工艺打造了一条具有标志性的彩电生产线。
回望TCL发展史,TCL彩电之所以能够异军突起,最重要的原因是工业能力的创新性建设和突破性提高,当时TCL建立了CRT时代国内最大、年产300万台彩电的惠州王牌基地,率先做出国内速度最快的彩电生产线,形成了国内首屈一指的研产销一体化工业能力,从而为TCL彩电的长远发展奠定了基础。
在随后的几年时间里,TCL先后重组内蒙彩虹等4个地方大厂,公司销售额突破300亿元。20世纪90年代后期,TCL在电视和手机两大领域成为中国市场的王者,并保持着年均增长42.66%的势头飞速发展。
改制
成为国企改革典范
1992年,是中国企业家成长的转折年。这一年,邓小平发表南方谈话,国家体改委颁布了具有划时代意义的《有限责任公司暂行条例》《股份有限公司暂行条例》。这一年,党的十四大确立建立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目标。
作为改革开放前沿地带的惠州,也掀起了改革热潮。1997年3月,惠州市政府正式下发了《关于加快惠州市大企业集团发展的通知》,认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是惠州市国有企业深化改革的一个新突破,决定以TCL为国有资产授权经营的试点,并要求TCL抓住国际国内发展机遇,敢于开拓创新,为市内国有企业授权经营树立良好的样板。
正是在这个历史机遇下,在惠州市的支持下,TCL进行体制改革,从一家地方国有小企业成长为如今的全球化大型产业集团,可谓中国国企混合所有制改革的一个缩影,是国有企业改革的一个典范。
毋庸置疑,这次体制改革是TCL未来发展的重要基石。通过实现企业制度上的创新和经营机制的转换,使TCL真正成为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法人实体和市场竞争的经济主体。之后,TCL在授权经营的基础上实现了集团公司的股份制改造,成功引进了南太、住友、东芝、飞利浦等国际知名企业作为战略投资者,变更设立了股份有限公司,真正建立了现代企业制度。
TCL通过授权经营、股份制改造和变革转型,初步形成了现代化大型跨国企业集团的基本架构,具备了持续发展的能力。
1999年,TCL进军越南市场,成立第一个海外分公司。 由TCL提供
跨越
国际化战略起航
上世纪90年代末,3C成为一个热词,各大彩电厂商纷纷推出计算机、家电、通讯三大领域相互渗透的3C战略。
TCL作为当时国内电子行业唯一在电话机和彩电两个终端产品领域都取得规模效应的企业,更是迅速抓住这一市场发展趋势。因为拥有自主研发、生产能力,TCL公司业务领域不断扩大,先后进入手机、电脑、低压器等多个终端领域,为未来实现全产业链发展奠定了雏形。
1998年,TCL创办了通信设备有限公司,开始大规模进军手机市场。1999年,TCL进入越南市场,为日后全球化战略奠定基础。海外市场的开拓,不但大大拓展了TCL的市场空间,促进了TCL在标准及产品质量方面与发达国家的全面接轨。
1999年11月,完成股份制改革的TCL国际控股有限公司股票在香港上市,为未来发展奠定了雄厚的资金基础,TCL发展正式驶入快车道。
回望这第二个十年,TCL凭借体制改革、多元化战略实施,进入的大部分领域均取得了全国领先的市场地位,业绩一路狂奔。2000年,TCL跻身中国电子百强榜前三,商业版图日渐清晰。
惠州日报记者黄岸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