聚焦劳务协作,帮助9244人到广东省就业;聚焦产业协作,鼓励广东企业落户黔西南州;聚焦消费协作,规划建设黔西南农特产品直销点助力黔货出山;聚焦示范协作,统筹惠州协作资金、人才、产业、劳务和社会力量等资源,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按照中央和省委新一轮东西部协作结对关系调整部署安排,惠州市接棒浙江省宁波市对口协作贵州省黔西南州,对口协作黔西南州的7个县(市)。
远隔千里的东西部两座城市,时空距离一下子拉近了。两地第一时间贯彻落实东西部协作工作要求,惠州市直相关部门及7个县(区)即刻赴黔西南州进行调研对接,确保高质量完成协作任务。目前,我市在对接交流、产业协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对口协作等方面工作有序推进,惠州市黔西南州东西部协作全面开启。
迅速开展对接
互派干部,明确目标任务和部门责任
接到对口协作任务后,惠州市委、市政府和黔西南州委、州政府高度重视,迅速响应,开展对接。两地领导亲自带队赴对方城市,就做好新发展阶段两地协作进行对接交流。
两地很快就干部选派交流、产业协作、消费协作、劳务输出等工作交换了意见,实现东西部协作工作早谋划、早部署、早落实,促进沟通交流日益紧密,协作工作常态化、制度化加快形成。
随后,两地互派干部紧密协作。6月,惠州市从市、县选派23名优秀干部组成广东省粤黔协作工作队黔西南工作组(以下简称“黔西南工作组”)进驻黔西南开展工作;8月,黔西南州委、州政府安排9位干部到惠州挂职开展工作。互派干部到对方城市开展工作,为两地东西部协作工作注入了新活力,带来了新思路新方法。
两地还全面落实《“十四五”时期粤黔东西部协作协议》各项要求,制定《“十四五”时期惠州市·黔西南州东西部协作协议》《惠州市·黔西南州2021年东西部协作协议》,明确东西部协作目标任务和部门责任。
工作开展,任务明确。惠州与黔西南州制定《惠州市·黔西南州东西部协作2021年度工作计划》,全面落实东西部协作年度工作任务。黔西南州直相关单位、7个结对县(市)与惠州市深度对接,形成常态化对接联络机制;教育、人社、卫健、供销等部门在教育协作、劳务输出、医疗协作、黔货出山等方面与惠州市有关部门达成协作共识,签订合作协议。
黔西南州还印发了《州2021年东西部协作工作要点》《州旅发改办关于对浙江省宁波市居民和广东省惠州市居民实施旅游优惠政策的通知》,研究制定黔西南州与惠州市产业协作招商引资优惠政策、东西部消费协作“黔货入粤”奖补方案,为产业合作、劳务协作、消费协作、招商引资等协作领域提供有力政策保障支撑。
开展劳务协作
异地用工直招带动2万农村劳动力就业
4月8日,在惠州市异地用工储备基地电子行业直招服务点组织下,首批22名贵州省黔西南州务工人员在经过初步岗前培训后,乘坐专车前往创维液晶器件(深圳)有限公司仲恺分公司工作。
黔西南州总人口301.5万,其中农村劳动力164万人,每年外出务工劳动力约53万人,主要集中在广东、福建、浙江等省份。黔西南州与惠州市两地劳务合作交流由来已久,2020年黔西南州在广东省就业人员达15.01万人,脱贫劳动力2.03万人;在惠州市就业有11684人,脱贫劳动力2314人。
“贵州来的工人很靠谱,在疫情期间还有企业派专车到黔西南接工人。”有惠州企业负责人如是说。
今年3月初,我市与黔西南州签订《惠州黔西南深化东西部协作人社合作协议》,明确就业协作的工作重点。根据协议,我市TCL集团、伯恩公司等知名企业在黔西南州、安龙县和晴隆县设立了“惠州市异地用工储备基地、直招服务点”;黔西南州在我市设立1个州级、7个县级劳务协作站。目前,我市在当地7个县(市)开展劳务协作培训班99期,培训农村劳动力人数4918人次(脱贫劳动力4101人),共帮助22663人农村劳动力实现就业,其中帮助9244人到广东省就业,完成协议数(4200人)220%。
重抓产业建设
精选百宗协作项目,预计带动10万人脱贫
6月29日,黔西南工作组21位成员进驻黔西南州,紧盯指标,多方对接,下沉基层,有力有序推进对口协作各项工作。
发展产业是巩固脱贫成果的根本之策,项目建设是经济发展的“压舱石”。黔西南州地处黔、滇、桂三省交界处,域内以山林地形地貌为主,地势陡海拔高,产业基础相对薄弱。
黔西南工作组3.5亿元东西部协作财政协作资金全部下拨到位,其中3.4亿元安排到7个结对县(市),1000万元由州级统筹安排。
“我们与黔西南州乡村振兴指挥部对接,研究年度协作资金分配方案,并经州委州政府同意实施。”黔西南工作组介绍,协作资金主要投向“两业协作”(即产业协作、就业协作)、打造乡村振兴示范村和易地搬迁点后续协作等重点领域,其中投向产业协作约19523万元,占协作资金总额的55.8%。
目前,《粤黔东西部协作资金管理办法》实施细则已制定,从资金使用范围、协作项目结构、利益联结机制等多个方面进一步细化资金使用管理措施。为了资金能精准投向,我市派出的7个县(市)小组会同当地政府多次评审研究协作项目,好中选优,编报2021年度协作项目共100个,预计可覆盖带动脱贫人口94321人。据悉,协作项目已全部启动建设,开工率100%。
值得一提的是,黔西南工作组积极推进黔西南州“1+7”产业园区建设工作,由两地集中资源共建1个州级工业园区,同时借鉴我市现代产业园建设的经验做法,结合黔西南州当地产业基础、资源禀赋等,突出地方特色,错位发展首位产业、首位产品,支持与黔西南州7个对口协作县(市)共建“一县一园”乡村振兴产业园,通过协同招商、共同管理、利益共享,推动协作资源效益最大化。目前,陆续启动建设工作,共引导入驻园区企业15家,入驻企业实际到位投资额1.0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5937人。
招商引资是经济工作的重中之重。黔西南工作组还积极帮助当地开展招商引资,主动对接粤黔协作现代农业产业园联盟、黔西南广东商会、贵州潮汕商会等社会组织,宣讲政策,鼓励广东企业投资当地。目前,已有惠州市嘉科贸易、深圳市爱格丽生物科技等37家广东企业落户黔西南州,实际到位投资额16.9亿元,吸纳农村劳动力就业2564人。
助力黔货出山
消费协作完成6.9亿元,全面展开农旅宣传
册亨山茶油、贞丰杂粮、安龙刺梨、晴隆核桃、兴仁薏仁、普安红茶、望谟板栗……
近期,到惠州名特优新农产品展销中心购物的市民会发现,货架上增加了许多贵州省黔西南州的特色农产品。据悉,作为全市首家消费协作主题的“超市”,该中心改建增设黔西南州农产品专馆,引进上架超过300款黔西南州农产品,如高原大米、山茶油、特色小吃、山野菌菇、珍稀药材等。
黔西南工作组介绍,我市已规划建设黔西南农特产品体验店、直营店、旗舰店等直销点42家,有效拓宽黔西南农产品销售渠道。我市多个机关部门、企事业单位、行业协会参与“黔货出山”活动,目前消费协作完成6.9亿元,完成协议数(3.7亿元)187%。
黔西南工作组还会同州商务、文旅等部门发动当地企业参加2021广东(惠州)文化旅游体育产业博览会暨手信产品展销会、2021广东东西部消费帮扶工会采购专场活动等展会活动,进一步提升参展企业知名度。推动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与当地农业龙头企业产销对接。
黔西南又被称为“中国金州”,除了拥有丰富的金矿资源外,还孕育出堪比金矿的绿水青山,这些得天独厚的资源“养在深闺人未识”。7月下旬,惠州报业传媒集团旗下惠州日报国际旅行社组织了黔西南首发团,在旅游中助力消费协作。
据悉,为进一步开拓当地文化旅游消费市场,黔西南州实施了一系列文旅优惠政策。今年6月1日至2022年6月1日,惠州籍居民凭有效身份证件到黔西南旅游,可享受黔西南州内国家3A级以上收费景区门票全免优惠(不包括温泉景区和景区内其他经营性项目)。
带动乡村振兴
助力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区建设
“十三五”期间,黔西南州完成33.85万人易地扶贫搬迁,占全州总人口近十分之一,总量排全国第二。
黔西南工作组正围绕易地扶贫搬迁安置点和产业项目配套就业需要,注重东西部协作元素植入,加快确定今年援建扶贫车间项目,加快推动建成投运,有序引导农村劳动力就业,最大限度吸纳脱贫劳动力稳岗就业,消灭返贫因子。并计划将大湾区社区管理新理念引入易地搬迁安置区,挑选几个易地搬迁安置区率先建设智慧社区,促进易地搬迁群众提升获得感、幸福感。
“合力打造乡村振兴省级示范村。”黔西南工作组相关负责人介绍,将借鉴惠州市省定贫困村创建示范村的经验,根据当地资源禀赋,融合农文旅,支持以黔西南目前申报和审批的7个省级、30个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为中心,合力打造宜居、宜业、宜乐、宜游的乡村振兴示范村,并由点带面,辐射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计划每年不低于10%的东西部协作资金投向示范村创建,今年投入乡村振兴示范村创建资金约5291万元。”该负责人说,将结合省、州级示范村创建工作,统筹惠州市协作资金、人才、产业、劳务和社会力量等资源,向示范村创建倾斜,接续提高乡村教育文化、医疗卫生等公共服务的供给水平和质量,协作推进乡村公共基础设施建设,补齐农村交通道路、供水保障等领域短板,助力黔西南州逐步形成布局合理、城乡互通的基础设施体系,以点带面助力特色田园乡村集成示范区建设,带动乡村全面振兴。
纵深推进协作
创新协作机制,全面展开结对协作
今年8月,一位惠州市医生万里行保驾护航黔西南一位早产儿的故事,成了贞丰县人民医院的一段佳话。
8月4日,贞丰县人民医院一产妇因前置胎盘并出血急诊剖宫产娩出一新生儿,新生儿生命体征不稳定,经采取抢救措施后呼吸困难无缓解,血氧饱和度不能维持。
在新生儿科缺乏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经验的紧急情况下,医院立即请惠州市第六人民医院前来该院协作的新生儿科副主任医师杨锋查看患儿。在杨锋指导下,经有创呼吸支持治疗2天,患儿病情逐渐稳定,最终各项生命体征恢复正常,平安出院。
这是惠州市与黔东南州医院与医院、学校与学校、镇与镇、村与村、企业与村、社会组织与村等结对协作工作的一个缩影。
在结对协作中,我市创新协作机制,鼓励有关镇、村相互结对,签订“一对一”结对协议,相互交流学习,分享乡村振兴的经验做法;引导企业与乡村振兴示范村结对,共同打造黔西南州省级、州级特色田园乡村·乡村振兴集成示范试点结对,集中资金、物资、技术等方面的支持。
据统计,围绕互派交流学习、教研合作、医学带教、技术交流等合作内容,我市已有25家医院结对协作黔西南32家医院;45所学校结对协作黔西南43所学校,共选派70名骨干医师和教学名师到黔交流;35个镇(街)结对协作黔西南38个乡镇,24个村(社区)结对协作黔西南24个村(社区),10家企业结对协作14个村,6个社会组织结对协作9个村。
结对以来,我市社会各界群策群力。如惠城区组织学校校长代表和学科代表,赴册亨县开展“册亨县班主任与部分学科教师暑期培训”工作,培训教师1500多人次。
黔西南工作组表示,将把我市的经验推广到黔西南,聚焦产业、劳务、消费、人才、乡村振兴等领域发展,不断促进对口协作工作向纵深推进。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