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标题:
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积极对接广深莞创新资源
激发创新活力融入“双区”建设 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
惟创新者进,惟创新者强,惟创新者胜。拥有一批具有强大创新能力的企业,是一个地区保持创新活力的重要因素。在市科技局的带领下,惠州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2019年揭牌成立以来,成为我市“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支点,为更多的创新创业者撬动源源不断的资源和力量。惠州现有孵化器载体44家、众创空间31家,实现了各县区全覆盖。其中,国家级孵化器7家、国家级众创空间10家、省级孵化器6家,大学科技园实现零的突破,孵化面积超过120万平方米,在孵企业超过1300家。
“在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中,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以更积极的姿态‘融深’谋发展,推进高水平科技自立自强,做创新发展的探索者、组织者、引领者。”该协会会长黄文辉说,立足我市成为“创新资源产业化集聚地”的目标,协会将整合广深莞惠科技孵化联盟创新资源,促成孵化器和科技企业蓬勃发展态势,并提高服务企业和创业群体的能力,让更多企业成为细分行业“单项冠军”。
我市共有3家政府认定的软件园区揭牌运作。
成长“加速营”
“外引内强”壮大企业,释放创新创业活力
结合《惠州抢抓“双区”建设重大机遇 深度融入深圳都市圈的行动方案(2021—2023年)》部署,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提出,要落实市里孵化器倍增计划,具体以“外引内强”行动,搅动创新创业一池活水。
“外引”成为协会创新力量延伸扩张、跃级发展的重要途径。协会积极对接广深莞的创新资源,特别是加强粤港澳大湾区创新载体的互动交流,引进深莞孵化优质科技创新资源,做到取长补短,提升惠州孵化育成服务能力。
外引内强”壮大企业。
“创业之前我们在深圳一家IVD(体外诊断产品)企业工作。选择离深到大亚湾科创园,是我们深思熟虑后的选择。事实证明,这也是个正确的选择。”中科康森瑞特科技(惠州)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中群说,公司入驻后,享受到科创园提供的场地免租、政府补贴等优惠政策。科创园精准周到的服务,不仅帮助公司顺利开展研发工作,还帮助公司获得很多对外推介的机会。如今,中科康森瑞特科技(惠州)有限公司不仅打破了国外对IVD的技术垄断,还与国内70多家IVD企业开展精密微量取样针业务合作,月产量1000多支。
向“内”看,协会联动各行业各县区资源,推进共性技术平台建设,推动产业链上中下游、中小企业融通创新,为企业创新搭建技术平台。
协会建立全链条集成孵化服务,包括政策研究、企业服务、行业服务、投资服务、培训服务、品牌服务六大板块,推出“80+”服务;累计吸引600多家科技企业参加国家省市级科研竞赛,参赛企业成果丰硕。
在仲恺高新区,协会会员单位在孵企业——惠州市锦好医疗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近两年在协会的指导下成长迅猛,不仅拿下中国创新创业大赛成长组优胜奖,还打破国外企业在助听器领域长期以来的“一枝独大”局面。“协会推出企业加速成长‘服务包’,一站式服务很到位。带动我们在行业内部进行交流,将产品带出去竞赛,让我们获得更多商机。”锦好医疗公司负责人告诉记者,企业已拥有超过100项知识产权;计划在惠州增资扩产,建设占地面积过万平方米的产业园。
“建议完善扶持政策,持续推进惠州全链条孵化育成体系建设。”黄文辉说,一是希望大力引进广州深圳东莞等符合惠州基础产业发展的创业者团队;二是结合我市探索孵化器建设用房用地新模式的计划,出台扶持本土孵化器和加速器用地需求的政策,保障创新创业成长“土壤”,繁荣创新创业生态。
市孵化器协会不停探索全新服务模式,带领会员单位参加全省培训。
服务“总管家”
扩大政策优惠面,提升孵化服务和孵化绩效
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站在双创企业服务“总管家”视角,不停探索全新服务模式,为孵化器和企业发展增添势能。
去年初,疫情突然袭来,协会快速反应,从速从准应对疫情,保障全市孵化器正常运行,多措并举为在孵企业抢赢发展先机。协会积极探索新的培训模式,利用抖音、微信号等相关平台,开展线上直播培训,包括线上招聘会、疫情相关税收政策、金融政策、法律培训等。同时,协会积极奔走,为我市近30家孵化器和众创空间入驻企业(团队)减免房租近600万,为企业发展减负。
在协会细心“呵护”下,协会企业站稳脚步,嗅到了发展新机。不少企业研发的消毒水、耳温枪、监测系统等产品迅速占领市场。
协会企业广东云海电子科技有限公司因应市场反应,及时提供需求,公司打造“从软件开发,到硬件装配、施工建设,再到运营维护”的软件信息集成一站式综合服务,为不少写字楼和校园设计门禁监控测温设备。“机会留给有准备的人。我们因为技术过硬、功能全面,实现了逆势增长。”云海科技总经理何伟荣告诉记者,企业以一条龙的信息服务站稳了惠州市场,去年实现产值过亿元。
“今年,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将进一步深化服务内涵,修订市级孵化园区认定和扶持办法,简化认定流程和条件,扩大政策优惠面,不断提升孵化服务和孵化绩效。”黄文辉介绍说,将加强各孵化园区之间及科研机构、中介服务机构、风险投资机构、从事科技孵化服务工作等机构的合作交流,形成协会的产业图谱,完善产业服务。
记者获悉,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正在搭建信息化服务平台,旨在加快推进孵化行业大数据、信息化建设,打通企业与协会信息化通道,探索优质科技信息开发与共享、科技信息精准推送、科技服务和管理信息化等工作新模式,促进信息与资源的整合共享,更好地吸引资金、人才、项目落地。
孵化器和科技企业蓬勃发展,创新创业者埋头奋斗。
创新“生态圈”
建立科技金融联盟,优化中小微企业融资服务
不再用传统思维做加法,而是用平台思维做乘法,协会带动创新创业生态圈愈发活跃:目前,我市5家孵化器和2家众创空间获省运营评价A等级;大学科技园建设实现零的突破,惠州城市职业学院正申报省级大学科技园。
值得一提的是,去年底,惠州软件园(科鑫园)揭牌,加上惠州软件科学园(选址德赛大厦)、惠州软件园·潼湖园,我市共有3家政府认定的软件园区揭牌运作,成为“协会引导、平台运作、企业发展”创新创业生态勃发的一个例证。
一站式服务,为创新创业者解决后顾之忧。
“企业入驻软件园,除可享受国家、省、市规定的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软件以及集成电路产业的优惠政策外,还有望享受租金减免等优惠政策,这对我们下一步发展非常有利。”随着惠州软件园(科鑫园)平台的壮大,惠州市安畅信息科技有限公司成为从长三角杭州被磁吸过来的企业之一。目前,该企业专注深耕本地金融信息化市场,去年产值顺利过亿元。
“要实现科技产业本地孵化本地产业化,就要加速服务‘增值’。”市科技企业孵化器协会副秘书长刘德佳告诉记者,为了提升平台运作的效率和质量,协会今年将从金融搭桥方面着手,为协会企业提供大数据精准服务和快速融资服务。
一方面,协会引入大湾区其他地市科技金融资源落地,同惠州市理财师协会、市私募基金业协会建立惠州科技金融联盟,提升协会企业融资能力和资本运作能力,力争在两年内打造科技金融示范园,五年内打造成科技金融产业园。
另一方面,协会还充分对接利用新四板的机制,与广东股权交易中心惠州分公司建立战略合作伙伴关系,对全体会员单位及会员单位管辖内的企业建立一级绿色响应通道,切实推进市中小微企业股权市场的融资服务工作。
惠州日报记者谢菁菁 通讯员陈宇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