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开了一辈子车,还不知道油品的标号是怎么一回事!”“加‘黑油’原来那么危险,这次咨询普及真是一场及时雨。”“吃了一辈子盐,现在才知道盐分这么多种!”……昨日是“3·15”国际消费者权益日,围绕“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消费维权主题,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费者权益保护委员会联合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在惠城区江北水北新村小区内开展现场咨询服务活动,线下接受消费者投诉和咨询。
多样化加强消费维权宣传教育
昨日下午,水北新村南侧的场地很热闹。市市场监管局、市消委会“摆摊”开展消费维权宣传,接受消费者咨询投诉,现场还有惠城区市场监督管理局、江北市场监督管理所、广东标远律师事务所、惠州盐业等多个单位。他们通过现场咨询、制作展板、发放科普小册子等多种形式,为市民提供了丰盛的消费维权知识大餐。
“快递送不到位,可以投诉吗?”在市消委会摊位前,消费者徐阿姨问。“当然可以,请您讲一下详细情况……”消委会工作人员详细登记了相关情况。
在中石化广东惠州石油分公司的摊位面前,一排长桌上摆满了各类资料和多瓶油样,面前放着油品知识、“加油广东”APP充值、冬奥卡等字牌,受到有车一族的青睐。
“你看,这是假盐,包装的背后是没有二维码的。”在惠州盐业公司的摊位前,工作人员向市民展示了真盐和假盐的区别,现场传授识别假盐的技巧。
市消委会主任王剑平表示,为加强消费者权益保护,进一步改善消费环境,促进消费畅通,服务经济社会发展,市市场监督管理局、市消委会已在全市范围内广泛开展以“守护安全 畅通消费”为主题的消费维权宣传教育活动,通过权威发布、专题策划、直播互动、现场咨询等方式,多渠道、多样化加强宣传教育,传播文明、健康、理性的消费理念,传递消费维权正能量。
家用电子电器方面投诉较多
据了解,近年来,市消委会立足《中华人民共和国消费者权益保护法》赋予消费者组织的公益性职责,不断改进作风,完善工作机制,积极为消费者维权解难。去年,全市消委会系统共接待来电来访来信网络等消费咨询1638人次,受理消费者投诉4831件,其中已解决3924件,解决率81.2%,挽回经济损失255.25万元。
“目前投诉比较多的是家用电子电器方面,占比大约15%,社会生活服务类占比8%左右,日用生活商品类占4.5%,主要集中在质量、售后服务、虚假宣传等方面。”市消委会相关负责人介绍,近年来,惠州消费者的投诉量在增长,一方面是由于消费者的维权意识提高了,另一方面是市民对消委会信任度提高。“我们将继续强化消费者权益保护,营造安全便利的消费环境,让消费者能消费、愿消费、敢消费,进而激发消费潜力,促进消费增长。”(惠州日报记者黄岸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