专家建议树立东坡文化品牌,打造东坡文化产业带
公元1094年10月2日,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乘船在惠州码头靠岸。初到贬谪之地,他当即有感而发:“仿佛曾游岂梦中,欣然鸡犬识新丰。”这位在中国历史上举足轻重的大文豪未曾想到,千百年后,他的到来还将为这座城市跻身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增添殊荣。
苏东坡寓居惠州仅2年7个月,却给这座城市的发展及其地区文化带来不可磨灭的影响。900多年以来,当地人对苏东坡仍然津津乐道。大量有关他的古迹、建筑在惠州重修、建设,以苏东坡命名的景、物也不胜枚举,成为地方旅游名片。惠州还和黄州、儋州、眉山四市结成友好联盟,每年轮流举办“东坡节”,进一步将东坡文化推向国内外。可以说,苏东坡在惠州已经形成一种特殊的文化现象。
不仅如此,以东坡文化为重要依托的旅游业、文化产业如今正蓬勃兴起,有望成为惠州新的经济增长点。第六届东坡文化节将于12月1日在惠州开幕,届时,一系列文化旅游展示、推介、交流活动将轮番上演。备受市民关注的东坡祠重建工程也即将动工,未来将成为集东坡文化展示与交流、旅游观光、学术研讨、产业发展等为一体的综合基地。
苏东坡已成惠州特色文化符号
“心似已灰之木,身如不系之舟。问汝平生功业,黄州、惠州、儋州。”苏东坡一生为官40年,在中央朝廷任职时间很短,多数时间在地方做官,其中有1/3的时间是在黄州、惠州、儋州3个贬地度过。
元佑八年(1093年)是苏轼又一多舛时期的开始。由于哲宗起用新党,尽逐元佑大臣。绍圣元年(1094年)四月,曾被贬黄州的苏轼又贬至英州(今广东英德),中途续贬惠州。
苏东坡寓惠期间,带来了中原先进的生产力,如修筑东西新桥解决百姓行路难,推广插秧机械“秧马”和水碓磨提高农业生产技术等。现在,东西新桥、朝云墓和苏堤等已经成为永久性物化景点。
同时,苏东坡在惠创作的各类作品达580多件,具有很高的历史和文化价值。苏东坡离开惠州后,又在历史上形成了洋洋大观的颂苏诗文潮。可以说,苏东坡已经成了惠州的一个特色文化符号。
惠州市东坡文化协会顾问王启鹏认为,苏东坡对世人最大的贡献还在于其精神遗产,他鲜明的个性、丰富博大的思想对当地的教育事业和从政者影响很大,成为了惠州士子和在惠州生活过的士人做官为人的楷模。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自古是东江流域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在历史演变中,逐渐形成了多元多品牌文化交融的格局。岭南山水园林范式的西湖文化、影响深远的罗浮山宗教文化、寓惠东坡为代表的名人文化以及救亡图存的东江革命文化等都是惠州具有代表性的文化品牌。
同时,不少学者在研究中以“四东文化”(东江文化、东坡文化、东征文化、东纵文化)来概括惠州文化特征。但不管如何,东坡文化始终占据惠州文化的重要地位,并自成一脉,构建起惠州文化的内核。
市文广新局局长罗川山认为,东坡文化作为惠州此次成功申报国家历史文化名城的重要文化品牌,对彰显城市个性、凸显城市特色、提升城市形象、弘扬地域文化具有重要意义。
这一观点与原惠州学院教授、市东坡文化协会顾问杨子怡不谋而合。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表示,苏东坡超人格意识和精神,极大塑造了惠州人的大度、包容、开放、敢于斗争性格,如“老客家、新客家,来到惠州就是一家”开放包容的城市精神就与东坡文化有血脉相通的关系。
挖掘东坡文化内涵丰富名城建设
去年底,国家专家考评组在惠州现场考察时对惠州文化遗产的保护与传承提出不少建议。在东坡纪念馆,中国文化遗产研究院原总工、研究员付清远说,尽管东坡纪念馆建筑年代不是很久,但是历史文化价值却很大。苏东坡是惠州的文化亮点,所以对东坡纪念馆的建设、利用、宣传是惠州作为历史文化名城来提升城市内涵的重要内容,下一步应该进一步深化和挖掘东坡文化内涵。
这一看法也从另一方面指出了惠州历史遗产内涵的挖掘有极大的提升空间。王启鹏指出,因苏东坡而闻名的惠州西湖,当前存在着“硬件建设有余而软件建设不足”的问题,不少文化景观缺乏文化内涵提炼和展示,“东坡纪念馆、丰湖书院等景点展示形式单一、空洞,游客往往逛一圈就走,了解不到文化景点背后的历史,这不利于传播和打造文化影响力。”
惠州市作家协会副主席邓三君曾接受南方日报采访时表示,惠州景点建设应与软件建设联动,最好是软件建设先行,来指导硬件建设的景点建设,这样才不会出现盲目建设、拍脑袋建设。当前,惠州对东坡文化品牌的认识还没有提升到应有的高度,缺乏对文化品牌的价值规律、建设规律、运作规律的系统研究,缺乏对品牌发展战略的超前规划,对文化品牌的认识尚停留在对概念的争论层面上。
目前,与苏轼有关的文化景观、景点在惠州十分丰富,诸如白鹤新居、合江楼、嘉祐寺、朝云墓、东坡井、苏堤、东西新桥都是有不可低估价值的苏迹。此外还有因受苏轼影响而命名的景物,如西湖、东坡小学、东坡祠、东坡纪念馆、东坡乐园、东坡扣肉等。
随着惠州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不少苏东坡文化遗产和古迹也正加快保护和利用。毁于抗日战争时期的惠城区桥东白鹤峰东坡祠,是国内惟一可以明确考证的宋代大文豪苏东坡亲自筹建的故居所在地。目前,东坡祠重建工程已完成前期各项程序即将动工建设。
按照规划,东坡祠将被打造成集东坡文化展示与交流、旅游观光、学术研讨、产业发展等为一体的综合基地。同时,东坡祠景区内的东坡亭粮仓即将改建为文化创客空间,成为集建筑空间、当代艺术、文化产业、历史文脉、城市生活环境有机结合的文化综合体。
“在这之前,要加大东坡文化的研究和内涵提炼,为打造东坡文化系列品牌打下基础。”王启鹏认为,针对这些遗产,有必要在理论上作一些系统的深入的研究,这是惠州目前所缺乏的,建议政府要组织专家学者拟就一些重要的专题,同时从经费上加大投入与扶持的力度,为东坡文化造势。
打造东坡文化旅游产业带
从2010年开始,苏东坡曾被贬的海南儋州市、广东惠州市、湖北黄冈市三地,和东坡故里四川眉山轮流举办东坡文化节以纪念这位大文豪。12月1日,第六届东坡文化节暨第八届惠州旅游节将在惠州开幕。
值得提到的是,今年东坡文化节再次与旅游节双节合办。东坡文化节组委会相关负责人表示,作为历史文化名城与全国优秀旅游城市,惠州坚持文化是旅游的灵魂、旅游是文化的载体,文化与旅游密不可分、融合发展的科学发展理念,将进一步推动东坡文化品牌和旅游、文化产业的发展。
据介绍,东坡文化节将邀请东南亚国家华人社团及旅游企业负责人到惠开展恳亲和踩线考察活动,亲身感受惠州丰富的旅游资源和旅游产品,并组织召开惠州市与东南亚国家旅游业界人士合作交流座谈会,争取双方旅游企业签订一批合作意向书。
产业化发展思路也得到了不少专家学者的广泛支持。不少专家表示,惠州正处于加快进入珠三角第二梯队的关键时期,入列国家历史文化名城后,要更加注重东坡文化产业化发展,发展带有“苏东坡”品牌的经济实业,如组建东坡酒业集团、东坡饮食集团等,还可以引进文化创意企业,打造东坡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同时,可开辟东坡寓惠踪迹游,开辟东坡养生饮食文化游,游客在感受苏东坡生活情景时,尝尝东坡肉,品味一下东坡自酿的“真一酒”、“岭南春”,推动旅游业的发展。
杨子怡建议,惠州可打造东坡文化主题公园,形成东坡文化旅游产业带。他说,近些年来,不少城市通过建设文化主题公园,既宣传了城市的文化精神,又拉动了游旅经济,可以为惠州所借鉴。东坡文化主题公园可建造以东坡为主题的诗词书法碑林,也可结合当前新经济业态开发旅游产品,如建设数字网络体验馆,开发东坡影视及动漫文化产品,推动文化、影视、旅游、饮食等产业发展。
用名人资源
提升城市发展软实力
“一自坡东谪南海,天下不敢小惠州”。苏东坡寓惠仅2年7个月,但对惠州的影响却无法用时间丈量。至今,这位北宋大文豪和惠州的经济、文化、社会发展依旧息息相关。
名人和城市存在二元辩证的关系。一方面,名人一定程度上塑造了城市个性和文化精神,而城市在发展中也进一步开发了名人资源、扩大了名人效应,两者相得益彰。如今,越来越多的城市懂得开发和利用名人打造城市品牌,提升文化软实力。儋州、惠州、黄冈、眉山每年轮流举办东坡文化节正是这种思路的具体体现,更有甚者,但凡和东坡沾上一丝关系都大肆推广。
惠州人才荟萃,东晋隐士葛洪,隋唐高僧智敫、怀迪,明代名儒湛若水,宋代陈尧佐、苏轼,明后王度、杨起元、叶梦熊、叶春及、韩日瓒、张萱,清末江逢辰,辛亥革命英烈郑士良、罗仲霍,还有廖仲恺、邓演达、叶挺等本土俊彦,均是惠州的一张张亮丽名片和文化宝贵资源。
每一座城市,都有属于自己的印记。每一座城市,都有它独特的气质。人是文化的中心与关键,衡量一个城市文化积累的厚度与深厚,关键还是人。懂得传播和利用名人资源,城市品牌和文化核心才能找到有效载体。惠州只有加大名人与城市、文化关系的研究,挖掘名人精神财富,把众多名人资源转化为城市发展的内生动力,文化强市的目标和现代城市竞争力方可彰显。
南方日报记者 徐乐乐 实习生 李文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