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惠州

王鲁湘:西湖是镶在广东的美玉

  2014年12 月24日23 时许,夜已深,惠州西湖丰湖书院乐群堂仍灯火通明,一群听众意犹未尽地围着著名文化学者、凤凰卫视节目策划人王鲁湘,向他请教中国玉文化。 这是惠州西湖丰湖书院文化沙龙现场, 王鲁湘对中国玉文化进行解读后,听众纷纷向其取经。

 

  王鲁湘在丰湖书院畅谈玉文化。 惠州日报记者钟畅新摄

  人的至美品质好比玉的品质

  “为什么唐宋以后,中国的绘画从丹青转向水墨?”“为什么全世界只有中国实现从陶到瓷的飞跃?” 当晚,王鲁湘从几个“为什么”引入主题,认为要了解中国文化,得从玉开始。

  王鲁湘分析说,人类历史上的任何一个进步,一个器件的出现,一种材料的使用,尽管看似偶然,但实际上是一种必然。在观念上,有没有某种观念、趣味或追求在推动?在查阅文献后发现,这个推动力原来是玉。玉在中国人的心目中形成了至高无上的美学标准。因此,中国人一直在寻找一种材料,一种工艺,能不能造出一种“人造玉”(即“类玉”)。这样一来,前面的问题一下子迎刃而解。中国人之所以欣赏水墨,是因为水墨就是类玉的东西。对墨分五色,以及墨在宣纸上的晕染,达到半透明的感觉,让人打心底里喜爱。

  王鲁湘由此进行引申,结合生活、文学中的范本,发现很多来源于玉。他认为,诗歌要含蓄,做人要内敛,为人要温文尔雅……人的至美品质好比玉的品质。玉第一品质是“温润”,相当于道者的“仁”;玉的柔韧性强,但其边缘不伤人,好比人有锐度,却不伤人。王鲁湘通过说“玉”,巧妙地把中国传统文化与为人处世之道相融合,全场听众听得津津有味。

  惠州西湖就像“家里头的姐妹”

  王鲁湘曾在惠州西湖边的小岛上写过这么一副对联:“东江西湖 北山南海”。 他认为惠州文化的亮点就在这 8 个字中,惠州有东江,产生丰富的东江文化;惠州有西湖,和很多历史文化名人有密切的关系,文化积淀深厚;还有罗浮山宗教文化、大亚湾的沿海文化。

  “西湖就是镶嵌在广东大地上的一块美玉,淡妆浓抹总相宜,玉和什么 东西都很相宜。”当晚,王鲁湘在回答市民黄女士以玉释西湖的问题时说。他表示, 杭州西湖与惠州西湖各具特色,杭州西湖更浩渺,惠州西湖则更清秀。 杭州西湖在吴越, 惠州西湖在岭南, 两地文化也不一样。但不管怎么样,惠州西湖都是像玉一样美好。

  王鲁湘表示, 惠州人有西湖,有苏轼曾经的生活痕迹和诗文,留下了一段段佳话。这些佳话就像对玉的雕琢,经过千年雕琢后,形成一种非常温润、亲切、可人的气质。到这里来的人会觉得和她特别亲近,很尊敬她,就像家里头的姐妹。“我希望惠州文化像玉一般温润、包容、亲切,有自己的气节,但不伤人。

(来源:《惠州日报》2014年12 月24日A5版 记者黄秀霞)

编辑:黄秀霞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