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龙门县以打造更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强县为目标,坚持以服务群众为核心,坚持正确的文化发展方向,坚定文化自信,深化改革创新,繁荣文艺创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拓宽文化惠民覆盖面,加强文化市场监管和文化队伍建设,各项文化事业呈现良好的发展态势。其中,在文化遗产保护方面取得了丰硕的成果。2015年至2018年,龙门县共申请省级专项资金121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设计、文物本体修缮和保护规划编制等。目前,永汉镇鹤湖围文物保护单位本体修缮正有序进行中,预计今年底可完成修缮工作。
鹤湖围
有百余年历史,具有较高艺术科学价值
日前,记者在永汉镇鹤湖村走访看到,有着100多年历史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鹤湖围正在修缮中。据介绍,鹤湖围始建于清代同治二年(1863年),坐西北向东南,总面阔79.97米,总进深77.10米,占地面积约6166平方米,共有108间通廊房。其结构为三堂、四横、一外围、四碉楼、一望楼(中心楼)、一斗门,是惠州市唯一的前有大面积池塘连结两侧壕沟、三面环水、围后山地的城堡式客家围楼,具有较高的艺术、科学价值。
近年来,不少人寻村问巷地找到这个古村落一探究竟,就为了身临其境地感受这座经历百年风雨的鹤湖围,听它古老而悠长的故事,触摸历史的痕迹。而鹤湖围村的每一块石砾,每一片瓦砖,每一幅雕花,都遗留着历史的踪迹。
现在,在鹤湖围前大门摆放了修缮方案和效果图,围内原居住的村民都已搬走,工人们正细致地开展修缮工作。对于鹤湖围的修缮,原住村民们翘首以盼,他们只要有空就回到鹤湖围大门口坐一坐、瞧一瞧自家房屋维修情况。
修旧如旧,计划今年底完成修缮
据悉,鹤湖围修缮设计方案获得省文物局批准,于去年正式启动修缮工作,工程按照修旧如旧的原则对古建筑进行修缮,保持原有风貌。修缮内容包括对鹤湖围文物保护单位本体进行修缮,修复排水、照明、消防工程等。项目计划投入资金630万元,预计今年底完成。
据龙门县文广新局相关工作人员介绍,鹤湖围在2001年被录入《南粤客家围》,2009年入选第二批广东省古村落,2010年被列入第六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2年入选第三批广东省历史文化名村,2017年被列入中央财政支持范围的中国传统村落名单。鹤湖围具有较高的历史、艺术和科学研究价值,有深厚的文化底蕴,且交通便利,有广阔的文物旅游发展前景。
根据我国“保护为主、抢救第一、合理利用、加强管理”的文物保护方针,龙门县通过多种措施加强对古建筑的保护与利用,有计划地对具有特色的古建筑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充分利用旅游产业市场的巨大空间带动古建筑的保护,使之得到生命力更强的可持续发展。因此,修缮后的鹤湖围有望成为龙门县的一个旅游景点,让更多人了解认识鹤湖围王氏族人的历史,了解龙门的传统文化。
措施
3年多来1210万元专项资金用于文物保护
古建筑是中华民族世代相传的物质财富,是先人聪明才智和勤劳的结晶。如何保护好并在保护中开发利用好古建筑显得越来越重要。
据统计,目前,龙门县共有文物保护单位51处,其中省级文保单位6处,市级文保单位11处,县级文保单位34处,中国传统古村落3处。县文广新局负责人表示,近年来,龙门县以打造更具人文气息的文化强县为目标,落实各种措施,大力加强文化遗产保护。
具体来说,龙门县积极编制了《鹤湖围文物保护规划》《见龙围与炮楼文物保护规划》和《功武村古建筑群文物保护规划》等文保单位保护规划,为接下来文物保护工作作出指引;积极提升文物保护单位级别,2017年推荐了绳武围、三寨谷造纸遗址、白芒坑革命旧址3处文物单位申报第九批广东省文物保护单位,2018年启动了龙门县第六批文物保护单位申报认定工作;加强文化遗产保护专项资金申报工作,2015年至2018年共申请省级专项资金1210万元,用于文物保护单位的修缮工程设计、文物本体修缮和保护规划编制等。除当前正在修缮的鹤湖围外,功武村古建筑群、见龙围与炮楼第一期修缮工程也正在筹备中。 惠州日报记者黄宇翔 特约通讯员黄伟光 通讯员沈知尚
来源:2018-08-30 惠州日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