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惠州

赓续雄郡千年文脉 激扬竞逐一流动力

  岭东雄郡竞一流,湾区时代看惠州。

  昨日,“雄郡千年 青春惠州”——惠州城市得名1000年十大活动发布仪式在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全媒体产业基地举行。一千年前的北宋天禧四年,祯州改名惠州;一千年后的公元2020年,惠州站在“双区”建设的时代风口,唱响“岭东雄郡”的时代强音,正朝着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奋楫前行。

  十大系列活动,既是惠州报业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工作部署的一张“答卷”,也是惠州报人在重要时间节点献给千年古城一份虔敬的“心意”。惠州报业全面坚持“融·创赢未来”战略目标和“喉舌+智库+平台”发展路径,充分发挥党报党媒主流喉舌功能、智库作用和平台资源优势,精心策划组织重要历史事件人物评选、主题征文、朗诵大赛、科普展览、知识竞赛、历史文化主题特色手信发布和融媒主题宣传等丰富多样的系列活动,既有利于进一步给千年惠州注入青春因子、现代元素和开放意识,在新的起点上擦亮惠州城市名片、提升惠州知名度美誉度;又有利于进一步让群众了解岭东雄郡厚重而辉煌的历史文化、赓续城市文脉,激发社会各界主人翁精神,点燃全市上下干事创业激情,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营造新的积极舆论氛围、提供新的强力舆论支持。

  认识一个城市,首先要了解她。千年惠州,历史深厚,人文荟萃。在惠州得名的1000年中,这里发生过许许多多影响深远的历史事件,如苏东坡寓居、文天祥抗元、俞大猷抗倭、三洲田起义、国民革命军东征、高潭区苏维埃政府成立、东江纵队、粤赣湘边纵队等,涌现出一批批彪炳史册的杰出人物,远的如其所著述启发了后世中医药科学家屠呦呦成功研发出青蒿素的葛洪,近的如辛亥革命前夜舍生取义、位列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中的罗仲霍和严确廷,以及光复惠州时喋血十字街的陈经,还有“惠州三杰”——廖仲恺、邓演达、叶挺。1000年来,从宋代的“恶远军州”到明代的“岭东雄郡”,从清代的“华南锁钥”到民国的“革命名城”,惠州历经沧海桑田,从一个默默无闻的边陲之地,发展成为今天海内外享有较高声誉的现代化城市、粤港澳大湾区世界级城市群中的一员。

  越是了解一个城市,越是理解她。历史上,惠州城扼江临海、屏障岭南腹地,久有“天堑”之誉、“岭东雄郡”之名,成为东江流域政治经济军事文化中心,勤劳勇敢的惠州人更是天生就有着一股子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雄武气魄。进入新时代,惠州站在新一轮发展起点上,省委、省政府对惠州发展寄予厚望,赋予惠州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的新使命,惠州成为大湾区中一座拥有巨大发展爆发力、最具想象和增长空间的城市。

  越是理解一个城市,越是热爱她。知之深爱之切,知其史爱更深。习近平总书记说:“我们爱这个城市,就要呵护好她、建设好她。”我们出生于斯,工作生活于斯,就要从了解惠州城市的历史开始,关注惠州城市的发展,关心惠州城市的未来,积极参与惠州城市的建设。今天,如何在新时代的发展中彰显千年古城的精神底蕴?对惠州来说,不仅要传承老一辈改革开放先行者“敢为天下先”“杀出一条血路”的精神胆略,更要发扬“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拿出那么一股无惧无畏、永不言败的劲儿,全身心投入一流城市建设,为城市发展贡献绵薄之力,让惠州城市更加包容开放、更有发展活力,加快跻身国内一流领跑者方阵。

  “努力续写更多‘春天的故事’,努力创造让世界刮目相看的新的更大奇迹!”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习近平总书记发出了新时代改革开放再出发的动员令。惠州比邻深圳,与深圳地缘相邻、人缘相亲、民俗相近、文化相通、经济相融,优势互补。40年前,惠阳地区倾全力支持深圳特区创建和建设;40年后的今天,惠州正积极主动对标深圳,借助“双区驱动”时代风口,奋力开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新局面。雄郡千年,青春惠州。站在惠州得名1000年的历史新起点,面对全体惠州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新期盼,我们要以一往无前的雄武气魄,永葆“闯”的精神、“创”的劲头、“干”的作风,努力续写“雄郡千年,青春惠州”新辉煌,努力创造与世界级大湾区相匹配的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新的更大奇迹,为广东实现“四个走在全国前列”、当好“两个重要窗口”作出新的更大贡献!

  总策划

  蒋勤国

  总统筹

  臧守祥 王昆发 郭独龙胡应平 陈汉清 张锦坤

  田小玲 于 泽 李朝荣

  协 调

  李建国 谢超平

  盘 科 龙生财

(来源:2020年10月16日《惠州日报》)

编辑:黄秀霞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