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年惠州

东湖旅店入选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

  文物承载灿烂文明、传承历史文化、维系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生生不息、发展壮大的丰厚滋养。12月11日,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宣传推介活动终评会在北京举行,由惠州市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惠城区委宣传部、惠城区文化广电旅游体育局报送的“惠州市惠城区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保护利用项目参加了终评会。在当天全国20家入围项目单位参加的终评会上,作为广东省唯一入围项目,东湖旅店保护利用案例以全票通过、排名第一的优异成绩入选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据了解,宣传推介活动自今年7月启动以来,受到全国各地的高度关注和积极参与,共收到来自29个省、自治区、直辖市申报的案例109项。经过推介活动办公室组织资格审核,共有95项参评案例参与初评。

  一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一段革命历史最生动的呈现、一项红色基因最宝贵的传承、一个红色记忆最鲜活的打卡点,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四个一”的鲜明特色得到专家评委一致肯定和高度评价。专家评委认为,惠州市委、市政府高度重视文物保护工作,特别是在革命文物保护利用方面,立足本土实际情况,紧紧围绕革命历史,精雕细琢打造了一个又一个革命文物活化利用精品工程,初步探索出了一条符合惠州市情的革命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东湖旅店外景。惠州日报记者杨建业 摄

全国十佳案例

  典型案例

  生动呈现“粤港秘密大营救”,计划启动东湖旅店二期工程

  东湖旅店位于惠州市惠城区上塘街70号,建于1935年,是欧式风格和岭南风格相融合的建筑。

  1941年冬,香港沦陷,众多文化界人士和爱国民主人士被困香港,处境十分危险。中共中央和南方局对此极为关注,开展了秘密大营救,共营救出爱国民主人士和文化名人800余人,其中100余人途经惠州,大部分入住东湖旅店,再沿江而上抵达老隆、韶关各地。东湖旅店是其中一处重要中转站,成为这一重大历史事件的重要见证。这场营救被茅盾誉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工作”,这就是著名的“粤港秘密大营救”。

  “抗战期间,整个城区几乎被炸毁,幸运的是东湖旅店屹立在战火之中,保存完好。”惠州市文广旅体局相关负责人说,新中国成立后,东湖旅店的所有权、使用权几易其手,保护修缮过程存在诸多困难,比如房屋产权确定难、房屋收购难、解除租约难、收集史料难等。

  文物保护,功在当代,利在千秋。2017年3月完成对东湖旅店的收购;在市财政资金的支持下,积极向省申请保护资金;严格遵循《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中“不改变文物原状”的原则,在市文物行政部门的指导和文物专家的把关下修旧如旧;广泛发动征集了一批图片及实物史料,走访了一大批文史专家,建成“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惠州市、惠城区两级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把东湖旅店的保护修缮工作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并由市、区两级财政投入2000万元作为修缮保护资金,让“粤港秘密大营救”革命历史生动呈现,创下了一个文物收购保护利用的经典案例,得到了各级领导和专家的充分肯定。

  如何让东湖旅店红色基因鲜活起来?惠州市委、市政府下足了功夫。该项目在展陈上体现一个“旧”字——展出了一万多张旧照片及一批革命战士使用过的刀枪炮等实物;在宣传上体现一个“真”字,邀请当年参加营救的老战士老党员讲述护送文化人士的故事;在传承上体现一个“活”字,东湖旅店——营救中国文化名人陈列馆开馆不到2年时间,接待国内外游客超过10万人次,线上超过百万人次。

  如今,走进东湖旅店,仿若通过时光隧道重回那战火纷飞的年代,游客们可以通过文字、图片、实物、多媒体等,全面了解秘密大营救历史。

  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工作只有起点没有终点,永远在路上。记者了解到,接下来,我市将在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之际,启动东湖旅店二期工程建设,并根据营救行动设计路线让广大游客“重走营救之路”。此外,还将开展丰富多彩的活动,通过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使东湖旅店成为粤港澳大湾区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网红打卡点。

  顶层设计

  全市上下高度重视多措并举构建文物保护良性工作体系

  一花见春。东湖旅店保护活化案例是我市高度重视文化保护利用工作的一个缩影。

  作为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惠州历来高度重视文物活化利用工作,以高度的文化自觉与人文担当,深入挖掘历史文化的遗产价值,持续推进文物资源特别是红色革命文物的保护利用,在积极传承和弘扬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方面取得了新成效,初步探索出一条符合惠州市情的文物保护利用之路。

  落实落细工作,上下一盘棋是根本。惠州突出顶层设计,以敬畏之心保护文物,把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纳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成立了市长任组长的惠州市文化遗产保护领导小组,把文物保护工作格局提升到全新高度;通过多种督导、考核,驱动各级党委政府自觉形成文物保护共识,全力落实各项任务,有效推进文物事业发展。

  2015年,惠州市获得地方立法权后,立即将《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列为首批立法项目。2017年3月1日,《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正式施行,将惠州历史文化保护的法治化水平提升到新的高度。随后,我市先后制定实施的《惠州市罗浮山风景名胜区条例》《惠州市西湖风景名胜区保护条例》等,也将文物保护作为重要内容纳入其中。《惠州市历史文化保护规划》《北门直街等5条历史文化街区保护详细规划》等20多项保护规划措施相继出台,为各类历史文化资源保护提供了指引。

  在经费保障上,我市对文物保护实行了倾斜。从2012年至今,我市共投入约32亿元对历史城区、历史街区、各类文物古迹和名胜等进行整治修缮。与此同时,我市还探索建立常态化扶持激励机制。2014年,惠州在广东省21个地市中率先实施了《惠州市文化遗产保护申报工作扶持办法》。该办法规定,对成功申报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的一次性给予20万元扶持资金,对成功申报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的一次性给予50万元扶持资金,并给予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每处每年5万元日常保护运作经费,至今已核拨扶持及日常管理运作经费2205万元,较好地保障了省级以上文物保护单位日常维护所需经费,激励了各方参与文物保护的积极性。

  据统计,我市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由2014年的1处增至3处,省级文物保护单位由2014年的19处增至40处。

  活化利用

  众多文化场馆和古村落成为市民游客打卡点

  如何让文物“活起来”、文化“热起来”?惠州将文物活化利用融入人们的衣食住行。

  依托壮烈的近现代革命文化,建成了叶挺将军纪念园、邓演达纪念园、廖承志同志生平陈列室、东江纵队纪念馆、高潭革命历史陈列馆等文化场馆;投入4亿多元,重修了惠州苏东坡祠,建成了东坡纪念馆,修建了葛洪博物馆等文化场馆,抢救维修了宾兴馆并将其辟为惠州科举制度陈列馆,建设了邓仲元故居、邓承修旧居主题文化展示馆等……通过故事化、情境化、立体化的呈现,这些文化场馆丰富创新了惠州历史文化表达,成为了我市新的文化地标,也成了广大市民、游客爱去的网红打卡点。

  不仅如此,我市还鼓励支持农村地区居民和企业在传统村落、古建筑发展旅游,打造村级文化部落。目前,已建成博罗县观背村等多个村级文化部落,惠城区墨园村、惠阳区周田村等多个乡村利用古建筑积极发展特色民宿及其他相关产业,让历经百年沧桑的古村落依旧“有诗有乡愁”。

  “每到周末都有游客过来,村里可热闹了。全村一条心保护古村落,热心村内事务,积极参与建设,环境越来越好,乡村旅游越来越旺。”今年57岁的陈日强为自己是墨园村人感到自豪。近年来,惠城区墨园村以古村落为重点,不断强化人居环境整治,慕名而来的游客络绎不绝。如今,一个依托古村落看得见的“乡愁之美”,集观光旅游、食宿于一体的休闲农业综合体正日渐完善,古村落碰撞出新活力,墨园村人将“乡愁经济学”生动地写在希望的田野上。

  惠东县稔山镇范和村是一个具有600多年历史的古村落,古建筑众多,多为明清时期建筑。近年来。在坐拥古建筑和古文化资源的同时,范和村整合古村风貌、田园风光、海洋生态、民俗文化等资源,大力发展旅游业。同时,通过推出当地特色小吃,使村里的旅游业不断升温,成为网红乡村旅游打卡地。

  我市还利用相关专项资金,对水东街、金带街等5处历史文化街区进行保护利用提升,有序推进安墩粤赣湘边纵队相关革命旧址、龙门白芒坑革命旧址等红色革命遗址保护利用,启动丰湖书院等公共园林建筑内涵提升项目,助推文旅融合取得新发展,真正实现“让收藏在博物馆里的文物、陈列在广阔大地上的遗产、书写在古籍里的文字都活起来”。

  鲜明特色

  一场抗战以来最伟大的抢救

  一段革命历史最生动的呈现

  一项红色基因最宝贵的传承

  一个红色记忆最鲜活的打卡点

  惠州日报记者龚妍 通讯员王勇军

  ◎短评

  传承精神基因

  激发拼搏动力

  东湖旅店保护利用案例入选2020全国革命文物保护利用十佳案例,国家历史文化名城气韵神采再次生动展现,惠州走出一条符合市情、面向未来的文物活化利用之路。

  在全国取得可喜成绩,展现了惠州丰富历史文化资源,以及熠熠生辉的城市精神品格。这是历史文物之幸,亦是这座城市的时代荣光。

  精神基因弥足珍贵,精彩传承在所必然。活化利用历史文物,固其根,求其长,让历史文化资源成为精神传承新载体,成为丰富群众文化生活的新园地,不断释放时代生命力,功在当代,泽及久远。东湖旅店的活化利用,精彩还原“粤港秘密大营救”历史图景,进一步明晰惠州抗战记忆和历史脉络,为传承红色基因、彰显岭东雄郡雄武气魄构建新平台阵地,将助力爱国主义教育在我市走向深入,打造新的网红“打卡”地,为一流文旅事业建设提供新的动力源。

  这是惠州宝贵历史文化财富的一次生动展示,也是惠州对历史文物“昨天今天明天”问题的一次精彩回答。

  一直以来,惠州高度重视历史文物保护,不遗余力赋予其时代新内涵,把文物保护利用重点项目纳入政府“十件民生实事”和经济社会发展总体规划,早在2015年就将《惠州市历史文化名城保护条例》列为首批立法项目,多措并举、聚焦发力,为文物活化利用提供法律、机制、经费保障,走出一条符合市情、面向未来的文物活化利用之路,建成、重修了一批重要历史文化场馆,产生了积极广泛的社会效应。事实证明,在惠州这块多重历史文化元素交融发展的土地上,以敬畏之心传承精神基因,不断丰富历史文物时代内涵,就能取得良好成效,写好令人满意的时代答卷。

  历史车轮不断向前,精神基因和文化根脉弥足珍贵。重大历史机遇中的惠州,始终注重传承精神基因、唤醒文化记忆,在一流事业建设中精彩诠释城市发展的“变与不变”,有品质有内涵的城市发展之路无疑更加令人期待。

  (凌保康)

编辑:黄秀霞
上一篇: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