惠州报业传媒集团官方网站

惠州全力推动乡村振兴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党的二十大报告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最艰巨最繁重的任务仍然在农村。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坚持城乡融合发展,畅通城乡要素流动。加快建设农业强国,扎实推动乡村产业、人才、文化、生态、组织振兴。当前,惠州市各级各部门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关于“三农”工作的重要论述精神,坚持农业农村优先发展,统筹城乡资源,同步推进乡村“五大振兴”,全力推动惠州乡村振兴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记者近日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为全面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精神,抢抓粤港澳大湾区和深圳先行示范区建设发展机遇,着力推动惠州农业农村高质量发展,惠州即将在深圳举办乡村振兴项目招商对接会,推介惠州乡村振兴招商项目和营商环境,全方位、多角度展示惠州乡村振兴的成果和蕴藏的商机,并通过以农引商、以商助农、农商共赢的方式,主动吸引深圳等地的企业、资本来惠投资发展现代农业、建设和美乡村,助推惠州乡村振兴再上新台阶。

  惠城区汝湖镇正在乡村振兴的大道上阔步前行。

  基础扎实

  农业农村是惠州得天独厚优势和竞争力所在

  惠州有良好的农业农村基础,蔬菜、水产品、水资源自给率100%,农业农村是惠州在大湾区得天独厚的优势和竞争力所在。据统计,全市耕地面积137.06万亩,林地面积68.81万公顷,海域面积4520平方公里,海岸线长281.4公里,海水淡水养殖面积31万亩。

  “惠州形成丝苗米、甜玉米、马铃薯、荔枝、梅菜、鲜蔬、茶叶、花卉、南药、三黄鸡、金鮸鱼等优势特色产业,建成大湾区‘菜篮子’基地27个。”惠州市农业农村局相关负责人介绍,除了建设现代农业产业园外,惠州建设三产融合示范镇7个,构建“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框架体系。制定农业地方标准101项,培育“粤字号”农业知名品牌132个、获国家地理标志认证农产品15个、绿色和有机农产品63个。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发展乡村特色产业,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记者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惠州将重点引导各县(区)以推进优势特色产业聚集发展为突破口,通过优势特色产业集群、产业强镇、现代农业产业园、农业公园等产业平台建设,形成一批新型农业产业经济圈,巩固提升“跨县集群、一县一园、一镇一业、一村一品”现代农业产业框架体系。

  值得一提的是,根据相关政策,获批建设惠州市三产融合示范镇,市财政对每镇扶持1000万元;新获评中国驰名商标、中国质量奖、中华老字号的企业,最高奖励100万元;新获评广东省政府质量奖、广东省著名商标和名牌产品的企业,最高奖励30万元;新获评国家地理标志认证产品的,奖励15万元;新获评有机产品、绿色食品称号的企业,奖励10万元;新获评无公害农产品称号的企业,奖励5万元。

  博罗县横河镇卢屋村标准化、规模化种植红脚艾带动当地农民增收。

  产业引领

  形成梯次发展和“一县一园”格局

  6月底,立足惠州海洋渔业资源优势,惠州大百汇现代渔业产业集群项目签订合作框架协议,项目总投资约170亿元;紧抓我省推进预制菜产业高质量发展的有利契机,博罗县预制菜产业园成功申报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成为建设粤港澳大湾区(广东·惠州)绿色农产品生产供应基地的重要推手;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是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水稻收获高峰时期,园内企业争分夺秒保证农户的粮食颗粒归仓,并通过产业园的不断发展,更好地促进一二三产融合发展,对农民增收起到明显的引领带动作用……

  现代农业产业园建设是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推动产业兴旺的重要抓手。惠州市已获批建设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11个,认定建设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7个,形成了梯次发展和“一县一园”格局。主导产业覆盖丝苗米、蔬菜、南药、马铃薯、胡须鸡、生猪、肉鸡蛋品、水产、花卉、茶叶、预制菜等惠州特色产品,为惠州加快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提供了有力支撑。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巩固和完善农村基本经营制度,发展新型农村集体经济,发展新型农业经营主体和社会化服务,发展农业适度规模经营。记者从惠州市农业农村局获悉,惠州将结合产业集群、产业园、农业公园等项目,加大对农业龙头企业、家庭农场等的扶持力度,培育打造一批新型农业经营主体。

  产业经营主体要“强”,产业振兴才有希望。根据相关政策,建成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省财政对每个产业园扶持5000万元;建成市级现代农业产业园,市财政对每个产业园扶持500万元;获批建设惠州市农业公园,市财政给予扶持400万元。对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核心园区企业,市供电部门可以直接受理报装办电,配置专属客户经理跟踪服务。

  值得关注的是,除了提供用地、税费等政策支持和优惠外,惠州市还出台了金融支持乡村振兴行动方案,从强化政策支持、加大信贷投入、拓展涉农保险深度广度、拓展多元化支农融资渠道、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五个方面着手,持续优化银企对接服务,提升“三农”融资能力,优化农村金融生态环境。

  通过人居环境整治,惠东县吉隆镇平政村村容村貌大变样。

  活力充足

  打通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

  党的二十大报告提出,统筹乡村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布局,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

  近年来,惠州市推动农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深入实施乡村建设行动,充分发挥党建引领作用,建设宜居宜业和美乡村,打造诗意田园和现代都市交相辉映的惠州。“全域整治提升农村人居环境,完善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惠州市乡村振兴局有关负责人介绍,惠州农村保洁和生活垃圾无害化处理率达100%,农村生活污水治理率达76%,农村公路、自来水等基础设施实现村村通,村级公共服务站、卫生站、文体活动中心等公共服务设施实现全覆盖,因地制宜打造农村“四小园”等小生态板块7.1万个,全市1043个行政村全域实现干净整洁,建设美丽宜居村644个,占比达60%以上。

  为充分挖掘资源禀赋,推进美丽乡村转变为美丽经济,惠州市打造各具特色的乡村振兴示范带13条。根据《惠州市乡村振兴综合示范带创建工作实施方案》,惠州将统筹整合涉农财政资金、专项债资金等资源资金集中投入,率先补齐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短板,建设沿线美丽农村路、美丽乡村、美丽圩镇等示范亮点,打牢乡村文旅、农工贸等营商环境基础,鼓励和引导社会资本投入示范带建设,推动乡村一二三产业融合发展,促进乡村释放内生动力,打通美丽乡村向美丽经济转化通道。

  惠东构建深水网箱产业集群,打造新型渔旅融合新业态。

  “七仙汝湖·诗画田园”,惠城区汝湖镇以东江为系带,串联9个行政村和仍图圩镇,打造集都市现代农业、滨水休闲、运动康养、亲子研学为主题的产业融合精品乡村振兴示范带;“将军故乡·文化体验”,惠阳区秋长街道串联4个行政村,依托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华侨文化和自然生态,通过农业+生态+文化,打造文化体验乡村振兴示范带;“百里茶香”,博罗县柏塘镇串联11个行政村,以国家地理标志产品“柏塘山茶”为主题,以建设市级茶叶产业园为契机,发展茶产业、茶文化、红色文化、客家文化和特色民宿,打造农业休闲观光田园综合体……

  民族要复兴,乡村必振兴。党的二十大报告对全面推进乡村振兴进行了全面深刻的阐述,为推进乡村振兴提供了遵循、指明了方向。日前,惠州市农业农村局召开学习贯彻党的二十大精神大会强调,全局上下要全面学习、全面把握、全面落实,以“三农”工作新成效不断推进党的二十大精神在惠州落地生根。会议还强调要加强自身建设,努力打造一支懂农业爱农村爱农民的“三农”工作队伍,不断提升服务“三农”的能力和水平,全力以赴做好新时代新征程“三农”工作,推动惠州乡村振兴走在粤港澳大湾区前列。

  惠州形成丝苗米、茶叶、南药、三黄鸡、金鮸鱼等优势特色产业。

  11个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惠城区丝苗米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横沥镇、芦洲镇和水口街道。园区水稻年种植面积10万亩,总产量约4万吨。着力打造集全程机械化生产、稻谷烘干加工、稻米及其副产物精深加工、全程质量控制及品牌推广于一体的丝苗米全产业链。

  惠阳区蔬菜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平潭镇、良井镇和永湖镇。通过全产业链发展模式,打造集蔬菜良种繁育、生态种植、精深加工、冷链物流、现代营销、休闲观光于一体的优质绿色蔬菜产业园,带动全区蔬菜产业高质量发展。

  惠东县蔬菜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梁化镇、平山街道、多祝镇和九龙峰管委会。通过建设育苗温室大棚、农产品加工物流交易中心、蔬菜包装恒温车间、农产品网络销售平台、绿色蔬菜创新中心等,推动蔬菜产业深度融合发展。

  惠东县马铃薯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铁涌镇、稔山镇、平海镇和吉隆镇。通过构建产品精深加工与研发创新中心、立体循环种养示范区、产业融合发展样板区,带动马铃薯及其衍生产品加工、物流、贸易等相关产业联动发展。

  惠东县粤港澳流动渔民深海网箱养殖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港口管委会和平海镇。养殖海域98.64公顷,主要建设深水网箱标准化养殖基地、海水鱼类优良品种培育基地,构建集养殖、苗种培育、冷藏加工、销售于一体的深水网箱产业集群,打造新型渔旅融合新业态。

  惠东县生猪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平山街道、白花镇、稔山镇和平海镇,是生猪全产业链供港基地之一(全国共四个),年猪肉深加工量达2万多吨。通过“生产+加工+科技+营销(品牌)”的融合发展模式,推动生猪产业高质量发展。

  博罗县南药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罗阳街道、长宁镇、柏塘镇和罗浮山管委会。园区野生南药约5万亩、种植面积3.6万亩,通过生产示范、集聚加工、科研创新、休闲旅游等功能融合,打造华南地区现代高效的南药加工流通中心。

  博罗县丝苗米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石湾镇、园洲镇、公庄镇和石坝镇。园区聚集生产示范、加工物流、科技研发、休闲农旅等功能,构建特色鲜明、优势集聚、产业融合的发展格局,打造成乡村振兴与农民增收的新引擎。

  博罗县预制菜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博罗县泰美镇、石坝镇、杨侨镇和福田镇。围绕“一心”(产品加工流通中心)、“一带”(产业发展辐射带)、“多基地”(数字装备农业技术、品牌化发展、绿色循环养殖、熟制禽肉预制菜食品加工),着力建设集生产、加工、流通、研发、服务于一体的预制菜产业园。

  龙门县丝苗米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龙城街道、平陵街道和龙田镇。园区丝苗米种植面积约11万亩,“龙门大米”为国家地理标志产品、区域公用品牌。建设集聚加工、科研创新、生产示范、研学科普等综合功能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龙门县三黄胡须鸡产业园

  创建范围包括龙城街道、平陵街道、龙华镇和龙田镇。三黄胡须鸡为国家地理标志农产品、全国名特优新农产品。通过“企业+农户”模式,打造集聚加工、科研创新、生产示范等综合功能的省级现代农业产业园。

  招商项目(部分)

  惠城区汝湖镇

  现代农业产业园项目(农产品精深加工、冷链物流,招商金额1亿元);黄埔村农业公园项目(农旅,招商金额0.5亿元);上下围古村落文旅项目(美丽乡村建设,招商金额2亿元);围仔村文旅和民宿项目(美丽乡村建设、农旅,招商金额1亿元);岭南特色中药材种植加工项目(种植、研发、加工,招商金额3亿元)。

  惠阳区良井镇

  丛林穿梭体验园(文旅,招商金额1.5亿元);古村落农业公园(农旅,招商金额1亿元);慢生活农业休闲公园(农旅,招商金额1.2亿元);围龙农业观光骑行公园(休闲农业,招商金额0.15亿元)。

  惠东县白盆珠镇

  “山湖毓秀·康养休闲”乡村生态旅游发展项目(农旅,招商金额10亿元);三产融合示范镇建设项目(三产融合,招商金额3亿元)。

  博罗县柏塘镇

  华禾农场种植项目(有机种植,招商金额0.1亿元);凯森森林生命疗愈综合体产业项目(农旅,招商金额0.5亿元)。

  龙门县龙田镇

  龙平渠水岸乡村农旅项目(农旅,招商金额1亿元);桃花源乡村露营基地项目(农旅,招商金额1亿元)。

  (文字 惠州日报记者刘建威 通讯员林雪婷 崔朵  图片 惠州东江图片社提供)

编辑:张清瑜
上一篇:

相关新闻

查看所有评论网友评论

所有评论仅代表网友观点,与今日惠州网无关。发言最多为2000字符(每个汉字相当于两个字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