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
今年风景殊!
2020年的惠州,在突破中逆袭,于奋进中闯关。
百年变局和世纪疫情交织,风高浪急、沧海横流,世界充满各种挑战和不确定性。惠州如何化危为机、发力突围、扬长补短,在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高质量发展中实现新跨越、铸就新辉煌?
百年梦圆和历史机遇交汇,舵稳楫奋、乘风破浪,中国将跨入“十四五”新发展阶段。惠州如何乘势而上、起而行之,在“大循环、双循环”国家战略中赢得先机、竞逐一流,展现新作为、创造新业绩?
在“十三五”迈向“十四五”之际,由市委宣传部策划组织,惠州报业、广电两大传媒集团实施的“学习贯彻十九届五中全会精神——构建新发展格局 推动高质量发展·问策部门行”大型主题采访调研活动和主题系列报道今天圆满收官。
聚焦部门作为,带着问号思考、探寻,部门行采访调研团队在去年“高质量发展县区行”的基础上更进一步,从前后长达数月深入走访,到历时1个多月全媒体集中报道,整个活动集思汇智、凝心聚力,备受关注、广受好评,为加快建设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为加快建设高质量发展的国内一流城市捧出2020年的“惠州问策”。
(二)
思考源自问题。
“问策部门行”秉持问题导向,针对部门运行之阻、产业发展之痛把脉开方,去病疴通血脉、补弱项强筋骨,深度激发全市敢闯会干、创新创业的巨大热情,汇聚竞逐一流的强大合力。
近年尤其是2018年市委十一届六次全会提出“争取在未来十年把惠州建设成为国内一流城市”以来,惠州发展的目标更加坚定明晰,发展的思路更加切合实际,各项事业产业发展持续进入快车道,取得了历史性成就。在肯定成绩、锚定目标的同时,我们也清醒看到,对照融入世界级大湾区城市群、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目标要求,对照人民群众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对照和先进地区存在的发展差距,惠州发展面临的问题和短板依然不少,高质量发展的任务还十分艰巨。
——电子信息产业“月”朗“星”稀,生态链不完整,外贸加工、“硬”强“软”弱的路径依赖整体上仍亟待改变;
——石油化工“头”重“尾”轻,产业链不够长不够精细,能源、新材料、生命健康产业发展仍处于起步阶段;
——乡村产业链不长、附加值不高、流通滞后、融合发展慢、治理薄弱环节多,乡村全面振兴任重道远;
——部门办事效能还不够高不够快,法治环境、政务环境、营商环境还有待进一步优化;
——交通格局还不够大气,高铁过境多但枢纽站少,机场规模偏小配套不足,码头岸线切割严重,公用码头偏少;
——优质学位供需矛盾突出,教育资源配置不充分、教育发展水平不均衡问题依然存在;
——供排污一体化改革深层次矛盾凸显,生态环境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有待进一步提升。
总之,经济总量不够大,跳出“中等舒适区”、跨越“中等收入陷阱”的动力还不够强,产业结构相对单一,产业链条比较脆弱,内生动力升级不快,外贸依存度仍然较高。
“问题导向”连接“目标导向”。加快向国内一流城市目标挺进,不能空喊漂亮的口号,而是要在直面问题中认识不足、承认不足、弥补不足,在解决一个一个具体问题中学习一流、追赶一流、跻身一流。
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是省委、省政府赋予新时代惠州的历史使命,也是心有高标的惠州战胜平庸、超越自我,满足全市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的必然抉择。
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十年承诺”,是惠州全市上下共同的历史担当,更是部门作为执行层立下的“军令状”。时光倏然已逝,当前和未来一段时间特别是“十四五”期间,全市各级各部门所有工作都要围绕竞逐一流这个核心使命要求,履职尽责,开拓创新,全力推动惠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更好水平的高质量发展。
(三)
思维决定行为,思路决定出路。正确的思维决定了思想的格局,思想的格局决定了从何种高度做一项工作。思维清晰下的埋头苦干,才能事半功倍;反之,就会事倍功半。
正确的思维从何而来?习近平总书记指出,辩证唯物主义是中国共产党人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他强调,要学习掌握事物矛盾运动的基本原理,不断强化问题意识,积极面对和化解前进中遇到的矛盾;学习掌握唯物辩证法的根本方法,不断增强辩证思维能力,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辩证唯物主义告诉我们,内因决定事物发展变化的性质。通过深入采访调研,我们深深感觉到,面对前进中的复杂问题,我们各级各部门要迎接挑战、勇创一流,推动惠州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实现新跨越,必须正确处理好“看”与“干”、“变”与“不变”、“量”与“质”、“守正”与“创新”四组内部辩证关系。
——动起来,正确处理好“看”与“干”的关系。完善电子信息产业生态链,做长做精石化产业链供应链,促进“2+1”现代产业集群相互融合,就要把握好“看”与“干”的关系,既要善于抬头看,敢于对标一流,高起点打造世界级先进制造业集群,更要谋定而后动,在机遇窗口开启时牢牢把握住机遇,看准了就下定决心,放胆去干。机遇向来青睐有准备的头脑,这就要不断提升寻找机遇、抢抓机遇的能力,时刻紧盯、捕捉发展的“雷达信号”。光看不干,或者不抬头看路只埋头拉车,都是不可取的。当年东莞抢得“华为搬迁”机遇,成功转型升级,正是看得准、干得快的结果。
——热起来,正确处理好“变”与“不变”的关系。事物的运动发展是变与不变的辩证统一。唯有把“变”与“不变”有机统一起来,才能把握不变之变、变之不变。从长远看,粤港澳大湾区重要节点城市的国家战略定位,“双区”建设的历史大机遇,“丰”字大交通规划建设,埃克森美孚、惠州湾产业新城、白花新材料产业园等大平台项目为惠州高质量发展注入强大新动能,我们要坚定信心、咬定目标、保持定力,此为“不变”。从部门看,要敢于善于以新思维看待新事物、敢于善于用新办法解决新问题,只有主动求变,“点燃”激情积极履职尽责,方能准确识变、科学应变,在新时代创造新业绩。“不变”的是战略定力,“变”的是创新活力。
——快起来,处理好“量”与“质”的关系。高质量发展不等同于慢发展,更非不讲求速度,而是“质”与“量”有机统一、又好又快的高水平发展。事实上,好和快是可以统一起来的,只要做到顺应规律、符合实际,就可以实现有质量有效益的发展,经济质量和效益好了,发展自然更平稳更快了。“时间就是金钱、效率就是生命”,各级各部门要树立“快人一步、先人一招”竞争意识,增强时不我待的紧迫感,不断让惠州快起来、环境优起来、发展好起来,实现更有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和更可持续的新发展,走出具有惠州特色高质量发展新路子。
——强起来,处理好“守正”与“创新”的关系。推动各项工作,最根本的是靠真抓实干,真抓实干必须努力提高创造性贯彻落实的水平。要坚决维护党中央权威和集中统一领导,把党中央的决策部署不折不扣落实到位,同时要立足和充分结合本地具体实际,在贯彻落实中积极发挥主动性创造性,坚决反对教条主义、本本主义。解决问题,推进改革,不要动不动就向上“要文件”,而应多向先进地区“要经验”,向群众创造“要实践”。因此,坚持从实际出发,坚决破除一切不合时宜的思想观念,敢于打破陈旧的思维惯性和工作惯性,凡是符合新发展理念,符合高质量发展要求,符合惠州人民幸福愿景的事情,就大胆去做,推动惠州强起来。
(四)
外因是事物发展变化的条件。当前,惠州正处在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事业越是向纵深推进,越需要各部门“里应外合”,形成“内和外顺”的发展环境和前进动力。我们各级各部门不但应处理好四组内部辩证关系,还要处理好四组外部辩证关系,方能提高驾驭复杂局面、处理复杂问题的本领。
——要积极作为,正确处理好“分工”与“协同”的关系。一块果皮,丢在岸上归环卫部门管,踢到河里归水务部门管。“九龙治水”之困正是部门间缺乏协同的集中折射。以供排污一体化改革为例,尽管惠州实施改革2年多了,但部门之间缺乏深度协作的问题依然存在。诚然,每个部门都有各自分工领域,必须守土负责、守土尽责,但这绝不意味着只种好自己的“一亩三分地”就没事了。面对供排污一体化、打造大交通格局等越来越多需要跨部门协调解决的复杂事项,部门之间能否形成最大合力,成为解决问题的关键因素。各级各部门必须积极作为,打破隔阂,处理好分工与协同的关系,既要做好分内事又要服务大局,加强协作形成合力,展现快人一步的“惠州效率”。
——要敢于担当,正确处理好“拍板”与“专业”的关系。今年以来,惠州先后引进一大批重大项目,“工作专班”在项目谈判、引进、落地的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各级党委、政府主要领导牵头拍板、专班跟进落实的制度成为惠州频频引进重大项目的重要抓手。因此,推进各项工作必须“双管齐下”,既要专业人员跟进处理前后期工作,又要主要负责人及时拍板定夺。这就要求工作专班和主要领导不仅具备专业思维,更要有专业精神,从全局出发思考问题,从细处着手解决问题,该研究时研究,该推进时推进,该拍板时拍板,只要有了这种担当和果敢的精神,我们就能把事情办得又快又好。
——要保持定力,处理好“点”与“面”的关系。做好试点不等于做好全部工作,做任何事情都不能浅尝辄止,只有以点带面、稳扎稳打、久久为功,才能聚沙成塔、集腋成裘,做成事做大事做好事。当前我市和全国一样,改革正处于深水区和攻坚期,关键是要把握全面、找准重点、抓住关键,在关键点和症结点上出实招、出新招、出妙招,多打歼灭战、少打运动战、不打游击战。对于领导干部而言,推进工作要把握好时度效,既要有雷厉风行的作风,也要有闲庭信步的定力,化解矛盾、推进工作必须养成精准思维,从一个个具体问题入手,积小胜为大胜。
——要登高望远,处理好“视野”与“格局”的关系。站位高,看得远,方有大格局。立足世界级城市群的新高度,惠州创造性地规划“丰”字交通主框架,加快融入大湾区,这是一种大视野大格局。大格局取决于思考问题的高度、理论研究的深度、知识视野的广度和观察世界的跨度。定战略、做决策都要有开放的胸怀格局和宽广的世界眼光,在科学把握本地区本部门与世界和其他地区的联系中谋划发展。各级各部门工作“小目标”要在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大目标”中找定位,在全省全国乃至全球层面的“大坐标”中找方位,只有这样才能看得准,才能谋划得好,才能经得起历史的考验。
(五)
所谓历史机遇,朴素地理解,可用“一波影响十年”为度量。实践证明,一个地方抓住了一波历史机遇,经济发展就会有至少十年的好时光。
权威专家分析,2020年,从长期看,世界经济增长又进入了新周期。从1997年亚洲金融危机,到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再到现在的世纪疫情,世界经济又到了“十年一轮回”的危机起点,也到了新一轮历史机遇期。虽然世纪疫情加速世界大变局演进,但我国仍处于重要战略机遇期。全球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浪潮席卷而来,中国迈向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国家“双区”建设和深圳都市圈发展的热潮涌动粤港澳大湾区……今天惠州迫切需要危中寻机、抢抓机遇、奋起直追,创造新时代的好时光。
机遇千载难逢,惠州不容错失。我们一定要牢牢抓住,也必须牢牢抓住。我们有信心、有决心牢牢抓住新机遇。
能不能牢牢抓住,关键在各级各部门。一个个部门犹如一个个兵种,破解发展中的种种问题,既是各兵种进军要攻破的堡垒,更是履行逢山开路、遇水搭桥、攻城夺隘的使命所在。
兵锋所指尽披靡——面对各种复杂问题,我们各部门非有披坚执锐的勇气不可,以岭东雄郡雄武之势,勇于新作为、敢于新突破、创造新气象:
以新作为构筑新优势。“深中通道”建成通车在即,区域竞合、城市竞争“马太效应”不断加剧,各地各部门要有加快发展的危机感、紧迫感,用好宝贵的时间窗口,在“双循环”中尽快确立惠州新优势彰显新作为,找到扬长避短、应对风险挑战的具体办法,在新一轮竞争中下先手棋、先拔头筹,实现局部领先、取得先发优势。
以新突破实现新跨越。近两年尤其是即将过去的2020年,各地各部门打破常规、大胆创新,全市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取得了许多突破性成就。在挑战前所未有、机遇前所未有的“十四五”,更需要敢于突破、勇于创新的雄武胆识和勇气,以更大力度抢抓机遇、改革创新,加快发展“2+1”现代产业集群,推动“3+7”园区提质增效,建设“丰”字交通主框架,力推惠州高质量跨越式发展。
以新气象展现新形象。2020年是极不平凡的一年,“在危机中育先机、于变局中开新局”,我们引进了一大批十亿级、百亿级、千亿级大项目落户,开启了一批新基建、新能源、新材料大平台建设,创造了令人瞩目的“惠州现象”“惠州气象”。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各地各部门只有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同心协力把惠州的事情办得更好、把各项工作做得更圆满,方能为惠州“十四五”开好局,为建设更加幸福国内一流城市打下坚实基础。
(六)
时间是历史的见证者。
人民是历史的书写者。
我们即将跨入2021年的门槛,踏上“十四五”发展新征程。刚刚结束的市委十一届十次全会擘画了惠州“十四五”发展新蓝图:加快建设更加幸福惠州,着力打造珠江东岸新增长极、粤港澳大湾区高质量发展重要地区和国内一流城市。到2025年,惠州经济社会发展要努力实现高质量跨越式发展,地区生产总值突破6000亿元。建设更加幸福的惠州,综合经济实力跃上新台阶,民生福祉日益丰厚,现代化产业体系更具竞争力,治理能力达到国内一流水平,改革开放更具活力,社会文明程度得到新提升,惠州人民过上更加幸福、更加自豪、更加愉悦的美好生活。
岭东雄郡竞一流,湾区时代看惠州。昨日,位于惠州境内的河惠莞高速和紫惠高速等两条新高速公路通车,惠州市区高速公路形成闭环,画了一个历史性的“圆”,为我们的2020注入不凡的诗意,也为惠州的未来开启更快捷的远方。2021年赣深高铁即将建成通车,这是又一个美好的昭示,预示着一个更加蓬勃的幸福时代正呼啸而来。这个时代注定是速度和质量完美并轨的时代,是激情和梦想一同飞驰的时代,是“丰”满惠州加速融入大湾区引爆跨越式发展的时代,更是我们各级各部门大显身手、大有作为的时代。
舵稳当奋楫,风劲好扬帆。2021年我们将迎来建党100周年,中国将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开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新征程。沐浴时代荣光,勇立时代潮头,让我们锚定6000亿“硬任务”,锁定更加幸福“软目标”,加快构建新发展格局,推动惠州高质量发展,为幸福奔跑,向美好进发!
总统筹 蒋勤国
总协调 王昆发 张锦坤 于泽 李朝荣
采 写 李朝荣 谢超平 白璐 袁畅 戴建 谢宝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