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明之花再度在惠州1.1万平方公里大地上尽情绽放。
昨日,喜讯从全国精神文明建设表彰大会传来:惠州继续保留全国文明城市称号。至此,经过三年一次的“创文”大考,在这个极不平凡的2020年,惠州又一次不负众望,成功蝉联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这既是全市人民的一大喜事,也是惠州建设国内一流城市的一大盛事。
习近平总书记在深圳经济特区建立40周年庆祝大会上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要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继续发扬敢闯敢试、敢为人先、埋头苦干的特区精神,激励干部群众勇当新时代的“拓荒牛”。对惠州而言,建设国内一流城市,不但要建设一流的物质文明,而且必须建设一流的精神文明。意识反作用于物质,精神文明建设对经济社会发展起着巨大推动作用。站在大湾区时代的历史新起点,我们只有以创建为抓手,一方面大力涵养城市文明、提升城市品质,不断创造宜居宜业的环境,才能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有利的外部条件;一方面大力传承“岭东雄郡”雄武气魄,不断激发干事劲头、点燃创业激情,方能为建设国内一流城市提供强大的精神力量。
一流城市必是精细治理的文明城市。文明城市创建,绝非为创建而创建,而是要通过创建推动城市治理精细化,打造一流的政务、营商、人居和生态环境,努力提升城市品质,让城市更宜居宜业,让生活更美好惬意。环境影响文明,治理决定环境。有什么样的治理就会有什么样的环境,进而就会有什么样的城市形态,催生什么样的城市文明。良好的治理、文明的环境不是天生的,而是要靠创造,尤其要坚持全周期理念,让精细化治理深度嵌入创建全过程。要打造一流的政务和营商环境,对标香港、深圳,绷紧“快人一步”的效率意识,打破条条框框、坛坛罐罐,革除积弊、追求卓越,坚定不移创新体制机制;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进“学有优教、病有良医、老有善养、住有宜居、行有通衢、治以法尊”,在共建共治共享中实现“创建为民、创建惠民、创建育民”,让改革发展成果更多更公平惠及全体人民……精细治理造就文明城市,文明城市成就一流城市。
一流城市必是有精气神的文明城市。人是要有点精神的,一座城市也要有精神,建设一流城市更离不开竞逐一流的城市精神,文明城市创建就是要不断激发学习一流、争创一流、跻身一流的精气神。自古以来,惠州人就有着一股子不畏艰险、勇于拼搏的劲头,惠州更是有着“岭东雄郡”之誉。敢想才能敢干,敢干方能成事。奋进新时代,尤其需要无惧无畏的闯劲冲劲。今年以来,惠州化危为机,抓住“双区”建设历史机遇掀起大项目落户热潮,靠的正是敢想敢干。湾区时代看惠州,千年雄郡立潮头。这对惠州来说,不仅要传承老一辈改革开放先行者“杀出一条血路”的气魄胆略,更要发扬“岭东雄郡”的雄武气魄,拿出一股敢闯敢试的干劲、一种敢为人先的精神,奋楫前行、乘风破浪,争取跻身全省领跑者方阵。
涵养城市文明,激发雄武精神。全国文明城市作为全面反映城市整体文明水平的综合性荣誉称号,是含金量最高的城市品牌,亦是创建难度最大的城市品牌。惠州此次获得全国文明城市“五连冠”,既是文明城市创建的一个重要节点,更是创建迈向深入的一个新起点。让我们再接再厉推进文明城市创建走向更广范围、迈上更高水平,以更加坚强的思想保证、更为强大的精神力量、更加丰润的道德滋养,奋力开创国内一流城市建设新局面,创造惠州更加美好的未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