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坚定信心危中寻机谋发展系列评论之一
近日,习近平总书记在浙江考察时指出,要把严防境外疫情输入作为当前乃至较长一段时间疫情防控的重中之重,增强防控措施的针对性和实效性,筑起应对境外疫情输入风险的坚固防线,不能出现任何漏洞。
当前,全球疫情正在加剧蔓延,确诊病例已突破百万,世界经济贸易增长受到严重冲击,我国境内疫情防控形势尽管持续向好,但境外输入风险大幅增加,产业链恢复面临新的挑战,今年经济社会发展的困难显著增加。面对严峻现实,只有强化底线思维,始终保持高度警惕和严密防范,我们才能筑起“外防输入、内防反弹”的坚固防线;只有坚定信心,积极担当作为,我们才能在战疫常态化条件下化危为机,取得最后胜利。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面对新中国成立70年来未有之疫情,我们当增强忧患意识,充分估计其对经济社会发展带来的风险概率、程度,并基于最坏的可能性把困难想得更充分一些,把措施定得更周全一些,把工作做得更扎实一些。联合国贸易和发展会议日前发布的报告指出,与2008年金融危机相比,新冠肺炎疫情对全球外国直接投资(FDI)的影响可能更严重,对全球产业链和供应链或造成短期冲击和中长期负面影响。进一步说,疫情大暴发或致全球经济深度衰退,面对这一可能出现的严峻挑战,惠州该做何准备?
“居安思危,思则有备,有备无患。”必须看到,风险总会伴随着发展过程,矛盾无时不有、无处不在。坚持底线思维,凡事从最坏处准备,当风险到来时,我们才可能有的放矢、从容应对,掌握主动权,进而有效控制和降低风险危害,提高防范化解重大风险的能力和水平。此次疫情警示我们,无论是小概率的“黑天鹅”事件,还是大概率的“灰犀牛”事件,时刻保持警惕,以底线思维加强对形势的分析研判、做好应对危机的准备,方能把风险损失降到最低。
问题常起于毫末,祸患常积于忽微。知道底线在哪,就是知道最坏的可能是什么;积极担当作为,就能有备无患,化解风险于萌芽。在国内外疫情防控和经济形势正发生新的重大变化的当下,以底线思维从最坏处准备,以目标导向向最好处努力,坚定信心担当作为,保持韧劲不懈奋斗,我们就一定能变被动为主动,夺取疫情防控和经济社会发展双胜利。